□ 任小琴在兴县城东蔚汾河流域与交楼申河流域的交汇处,坐落着一个历史久远的村子。这里钟灵毓秀、鸾翔凤集,既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也是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这里就是全县闻名的奥家湾乡二十里铺村。
连片的白芨花竞相开放,绚丽娇艳。高场村盘活闲置土地种植白芨。蓝坊圩镇街道换新颜。工人正在精心挑选好苗子拿去种植。如何进一步推进“百千万工程”?如何联农带农促进产业增收?如何撬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近日来,蓝坊镇做了不少探索。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和关键。12月1日,由人民网主办的2024乡村振兴大会在京举行。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委书记郑锦锋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实践与经验,分享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来源:中国日报网 在乡村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河南南阳西峡县西坪镇西官庄村借助地处西峡与商南县交界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袋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以时令蔬菜为主的农家菜种植产业,实现了三业并举兴村富民。
12月10日,阳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余金富前往阳春市基层走访调研,强调要全链条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要因地制宜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12日电(常胜)今年以来,伊宁县紧紧牵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把林果、制种玉米、养殖等特色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培育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因地制宜走出一条“一村一品、特色富农”的产业兴村之路
10月9日,长子县鲍店镇西马村,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房屋错落有致,一派村美产业兴的新图景。西马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种养业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产品增值、产业增效,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滁州市南谯区沙河镇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坚持“宜农则农”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积极向上局面,以强劲的势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上下”联动汲取团队“支撑力”。
致力于优化人居环境,让绿水青山成为最动人的底色;深化乡村治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让乡村和谐有序;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让农村更美;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就是沁县册村镇后沟村。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28日电(杨洪柏 张幸)伊宁县喀什镇赛皮尔村以党建为引领,立足实际需要,聚焦产业培育,建立“伊家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品牌,把培育壮大产业发展作为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多元特色产业,持续促进产业增效、群众增
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1日电 (通讯员 姚小蝶 方晓坚)又到一年采茶季,屯溪区各茶园内,茶树已开始吐露鲜嫩新芽,茶农抢抓时令,采摘春茶。在屯溪区屯光镇尤溪社区审坑茶园,沉寂了一个冬天的茶树开始抽芽吐绿。棵棵鲜嫩的绿芽昂扬向上,茶垄上,茶农双手翻飞,采摘着“红旗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