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腊月二十九开始,我们推出了中国之声特别策划“记忆中的年味”,今天是最后一期了。在过去的八天时间里,我们了解了浙江的龙灯、北京的年画、广西的粽子、秦淮的花灯等等,今天我们要体验的是河北的高跷。
原标题:日前,京津冀三地高跷队伍在我市交流展演 ──(引题)踩着老高跷,走出新姿态(主题)天津日报记者 刘莉莉 文并摄日前,2023年京津冀高跷交流展演在津南区小站镇举行。来自三地的8支高跷队伍同场竞技,各展所能。
来源:运城新闻网■梁 冬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产,踩高跷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我学过踩高跷,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每年春节,在北方农村都要举办文化演出活动,作为一项观赏性很强的活动,踩高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节目。因此,腊月,在乡村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一些孩子踩着高跷为文艺活动展演预热。
高跷捞虾是我国唯一以海洋捕捞为生的少数民族京族古老而神奇的捕虾作业方式,京族三岛濒临南海的北部湾是我国优良的渔场之一,万尾岛金滩长达13公里,这一带鱼虾一般在在1米多深的浅海活动,一千多年以前,京族的先民发现鱼虾的活动规律,开始使用木材、竹子制作高跷,开启独具特色的传统渔业劳作方式——高跷捞虾。
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条件,为泊头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贪官污吏与乡绅富豪沆瀣一气,横征暴敛,兵匪水早交错为患,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频繁的军阀混战,特别是日寇的法西斯统治,给境内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以及人民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摧残。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昨天,记者从市文广旅局获悉,为庆祝春节申遗成功,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春节期间我市将开展35场“非遗过大年”活动。
最新一期《民生周刊》新鲜出炉!2024年2月19日出版 总第405期《民生周刊》点击文章链接,就可以抢先看全文哟!时政中央一号文件,送来重农强农大礼包□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于海军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围绕守牢“三农”基本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沿着运河赏非遗 “图”游沧州品年味记者 杨金丽摄影:魏志广 王少华 制图:陈国胜首个“非遗春节”怎么过?记者与沧州市平面设计爱好者陈国胜合作,联合摄影师王少华、魏志广,为读者绘制了一个运河边的“非遗春节”沧州游攻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