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新华网北京频道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1982年,在北京的三里屯,当地人经过一家理发店。
说起旧照片,估计很多人都会开始谈情怀了。但九哥我偏不!首先,我们先来看看30年前一个摄影师的作品:朴素的穿着、旧式的汽车,很能反映30年前经济不发达时的中国。是不是很感慨时光飞逝?是不是觉得今天中国已经崛起了?是的,经济崛起了,人还没来得及跟上。这句话怎么理解?
提起印度,大家常有一个形容词叫“开挂的印度”。我们印象最深之一的就有每次看到印度火车都会挂满了人就像这样。作为印度也深知这一问题,近些年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在铁路方面也是下了重金,当然也起了一定的成效。
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舒尔茨,在美国参院外委会就广泛的外交问题发表的讲话中称“中国”通过经济现代化“走向市场的长征”是一个“真正的历史性”事件。舒尔茨说:“务实精神确实成为人民共和国的格言,在那里大胆的改革计划中明智地写入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希望。
改革开放初期,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拍照,说到拍摄过过去的中国的国外摄影师,也许你可以例举出很多,但有一个摄影师一定不能不提,他就是阎雷。阎雷原名 Yann Layma,1962年出生,是法国布列塔尼人,属于法国的少数民族。
相信我们许多70后,80后乃至90后都看过不少《意林》、《读者》之类的刊物,诚然里面有不少知识性和正能量的文章,值得赞扬,但是几乎每期里面都有几篇文章疯狂吹欧美、捧日韩,扬外抑中,却让那时的无数国人深信不疑,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许多人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