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爸爸妈妈给你们准备好新衣服和好吃的没?”……2月8日,记者走进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研学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年画展正在进行。几十位小朋友跟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宣讲员赏年画、听习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浓浓的年味。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少不了准备几张喜庆的年画,增添节日气氛。作为中国古老而珍贵的民间艺术,杨柳青年画层层叠印,将工笔重彩的细致与木版刀刻的粗犷融于一体,装扮中国人的新春,寄托美好愿景。新春将近,在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远道而来的希腊朋友们,正在体验杨柳青年画“福”字印制。
小朋友体验木版年画每逢关中乡间的柴火灶上张贴了花花绿绿的灶王爷画像,年随着袅袅升起的悠长烟火,让简朴的土灶变得生机勃勃。与此同时,木版年画艺人们便张罗着刻木板,将寄托着吉祥、憧憬的年画,用古老的印刷工艺一张张印制出来。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23日讯 龙年到来之际,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新闻频道联合市、县(区)融媒策划推出“寻龙记”系列图文及短视频,寻找以“中国龙”或者“龙”元素相关的山东手造、山东好品和非遗技艺等,展现龙年春节喜庆氛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一张万年红宣纸,一刷一印,拓出传承千百年的火红年味。大年初四,在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木工坊,10余个家庭参与“福禄贺春——木版年画体验活动”。该馆正在举办的“瑞彩盈门——木版年画展”上,一件件展品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浓浓的年味儿从一张张年画中透出来。
编者按:当非遗资源大省的福建遇上非遗中国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福州闽剧、泉州南音、漳州木版年画、闽西客家木偶戏、南安英都拔拔灯、浦城剪纸……这些精彩纷呈的非遗项目将在首个世界非遗中国年在八闽大地震撼上演,非遗文化焕发出时代活力。
“兔宝宝迎来了兔宝宝!”朱先生拿着年画兴奋地说:“我老婆的肚子里正好有两个即将出生的兔宝宝,这么精美的苏州年画对我们来说太有意义了!”众多市民纷纷上前,精美的年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只见年画中一对兔门神身穿俏皮的背带裤,手持无人机与天宫二号模型,空中如意鸟儿飞翔,身边祈福法器环绕。
每年春节,华灯初上,当家人团聚,当故友相逢,纷呈的故事便由此上演。春节会发生哪些故事?是相亲遭遇奇葩,是和亲戚相见上演一地鸡毛,还是旅途中的异想不到?又或者是甜蜜的火花,在除夕的夜空绽放;还有那些无法相见的愁绪,在节日里倍加浓郁。
在我的印象中,过年是炸响的爆竹,是红红的春联,是诱人的饺子,是长辈的压岁钱,还有五彩缤纷的年画。年画摊子就设在集贸市场的一角,横拉着绳子,长长的几大溜,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年画,还有的在墙上挂着,或者在地上用石块压着,真是色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刊头题字:尹祥君 葵邱书院书画顾问(著名书法家)图/网络在年画里寻觅年味儿文/安秋梅年画是中国民间绘画中的一个独特品种,历史悠久,春节贴年画的风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年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的孩子们已不知“年画”为何物了。
1月12日,邰伟伟工作室摆放的作品。记者 申东昕摄要说过年,可绕不开年画。哪户人家过年家里不贴年画,就显得没有年味儿。每逢新春佳节,陕西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贴年画、贴门神的习俗。一对门神驱灾避邪,两个胖娃娃“莲”年有“鱼”。伴随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寂静的乡村年味渐浓。
木版年画是一种集绘画、雕刻、印刷于一体的中国民间艺术,作为民间迎春祈福的传统表现形式,木版年画以工笔细致、颜色多彩、寓意丰富等特点流传至今。岁末年初,人们在院门、房门、屋壁、灶前等地方贴上年画,既可创造喜庆气氛,又借以消除灾祸,祈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