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位50岁的教授收到2封学生的来信,刹时引起世人关注。因为这两位写信者,是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培养出这么厉害的学生,那杨振宁、李政道信中提及的“大猷师”——吴大猷,该有多牛?是的,吴大猷很牛。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得知自己获奖后,不约而同地想到同一个人,并立刻提笔写信给这个人,他们都认为这项荣誉应归功于这个人。两位获奖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分享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们把荣誉献给的那个人,是他们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吴大猷。
读丘宏义写的《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对吴大猷有了更深的认识。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在原子物理、分子物理、核物理、相对论等多个领域成绩卓著,而是学问之外,他是一个切切实实的性情中人。1928年冬,吴大猷与阮冠世在南开大学坠入爱河。
他说 , 由于吴大猷先生已 85 岁高龄 , 身体有病 , 加之安全上的考虑 , 他已与有关部门及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商定 , 吴先生在京期间就下榻该局的内部招待所——颐和园附近的达园宾馆 , 那里比较安静 , 不对公众开放 , 让我马上到宾馆具体落实住处。
当时的国民党代表在离比基尼环礁28公里的“帕米诺”号驱逐舰上见证了原子弹毁天灭地的威力,回国后向老蒋提交了一份《太平洋原子弹试验参观报告书》,这让老蒋感到兴致大发——要是能造出核弹威慑那群让自己头疼的心腹大患,岂不是党国的基业将万世永固?
一、曾昭抡、俞大维、吴大猷、华罗庚等开创了中国原子弹先河1945年抗战胜利后,曾昭抡受北大代理校长傅斯年委托,率先由昆明飞临北平察看、接收原北大化学系实验室、仪器设备与图书资料,筹备复校事宜和化学系工作,这是北大、清华教授中第一位抵达北平者。
亲们可能知道,中国在1964年的时候,成功研制了原子弹。(张爱萍打电话给周总理报告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喜讯)但亲们可能不知道,台湾地区也差一点研制成功原子弹。大陆研制成功原子弹之后,蒋介石坐不住了。同时,他也受到了鼓舞,大陆可以研制成功原子弹,为什么台湾就不可以呢?
2020年11月27日,伊朗首席核物理学家和科学家,伊朗革命卫队准将法赫里扎德遭暗杀身亡。据《纽约时报》和伊朗迈赫尔通讯社报道综合,经过大致如下:11月27日下午,法赫里扎德与妻子驾驶一辆日产天籁轿车,在三台保镖车的护送下,从伊朗北部马赞达兰省出发,前往德黑兰省的阿伯萨德的乡间别墅度假。
吴大猷(1907-2000),祖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县水坑乡(今鼎湖区水坑村),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老师。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
193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获奖作品是中国题材的《大地三部曲》、《异邦客》和《东风·西风》;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美国女作家,她曾在这里写下了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1932年凭借其小说 ,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并在1938年以此获得美国历史上第三个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外交学者》(TheDiplomat)20日报道,根据美国政府首度解密的所有相关文件,台湾在1970年代由“中科院”(即“中山科学研究院”)秘密发展核武,美国由于担心台湾如果拥有核武,可能大幅升高两岸间的紧张情势,所以阻止台湾这么做。
19世纪末在中国致力于介绍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英国人傅兰雅 于1890前后,在他编写的《格致须知》的《重学》一卷的引言中,有如下一段话:“至于重学,不但今人无讲求者,即古书亦不论及,且无其名目。可知华人无此学也。自中西互通,有西人之通中西两文者,翻译重学一书,兼明格致算学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