锏是一种没有刃的兵器,锏有很多种,叫法也不同,从握把到末端完全平直的,叫做棱锏,棱锏的棱角数量不同,又有不同的名字,大家常见的就有四棱锏和八棱锏。老外面对这块钢板,经过蓄力之后,猛力一击,刚才还完好无损的钢板瞬间就击穿了一个大洞。
清乾隆年间鸳湖渔叟校订的通俗小说《说唐演义全传》第四十六回“小秦王夜探白璧关,秦叔宝救驾红泥涧”中说,李世民和程咬金夜探白璧关被尉迟恭发现,程咬金回营搬请救兵,秦琼赶来救驾,催马持枪与尉迟恭战在一处。追至美良洲,尉迟恭把枪交至右手,左手抽出钢鞭,想偷袭秦琼。
打击钝器是指没有利刃刀口和尖锐端的冷兵器,通常操作钝器打击形成强大冲力杀伤敌人,杀伤能力的大小其受伤轻重特征是受打击钝器的形状、重量、机械力及操作者有关。故打击钝器接触面的显著特征是无刃、大多无尖、质硬!
编者按:隋唐之际,风云变幻,涌现出一大批英雄豪杰,尉迟恭可以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后世的演绎当中,尉迟恭使蛇矛、提钢鞭,南征北战,为唐朝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在小说《说唐演义》中,李渊钦封秦琼尉迟恭二人鞭锏,称之为“双锏打出唐世界,单鞭撑起李乾坤”。
世人皆知,隋唐英雄秦琼威名赫赫,其武艺高强,堪称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士。传说中,他手持一对重达130斤的双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这等神力,足以让后人惊叹不已。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比传说更加扑朔迷离。当我们将这130斤换算成现代重量时,结果却令人哭笑不得。究竟秦琼的双锏有多重?
锏是我国古代的冷兵器之一,属于短兵器序列中的鞭类,在隋唐时期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不过它的鼎盛时期是在两宋,在当时宋朝最大的敌人就是金国女真族,女真族的皇子完颜宗弼手下有着一支特殊的重甲骑兵,他们的战甲可以覆盖到战马身上,刀剑不能伤其分毫,历史上把这支骑兵称之为“铁浮图”,他们从出现就随着完颜宗弼南征北战,积累下了赫赫战功,在与宋朝的战争中曾一度统治整个战场,宋朝士兵没有一点办法被杀的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