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过她的姑姑张茂渊生平最珍视的是一块淡红色的帔霞:她手里卖掉过许多珠宝,只有一块淡红的帔霞,还留到现在……她总把它拿出来看看,这里比比,那里比比,总想把它派点用场,结果又还是收了起来,青绿丝线穿着的一块宝石,冻疮肿到一个程度就有那样的淡紫红的半透明……’”
母亲李鞠耦去世后,遗产由哥哥张志潜代管,直到另一位哥哥张志沂娶妻生子后才交割清楚,据说分得颇不公平,张志沂和张茂渊联手跟那位哥哥打起了遗产官司,关键时刻,张志沂丢下妹妹倒戈,据说是张爱玲的继母趋炎附势从中拉拢,张茂渊吃了个大大的闷亏,从此便不大与哥哥往来,声称不喜欢“张家的人”。
1995年,张爱玲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死,对于喜爱她的人来说,无疑是猝然的、悲伤的、令人惊愕的。可对张爱玲来说,她仿佛早已预知了自己的结局。她将准备好的遗嘱和证件放在身旁,安然地躺在地毯上,等待未来的某一天,有人发现自己的尸体。
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大致内容忘了,但主要探究的是青年张爱玲在遭到父亲毒打、囚禁,再继而离家出走之后,与父亲张志沂握手言欢的可能性。这个主题的侧面,更像是影射了当下父母与子女间的矛盾悲剧。“父母一直在等待子女一句谢谢,子女却一直在等待父母的一句对不起,最终谁也等不到这句话...
1995年中秋次日,太平洋彼岸传来了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谢世的消息。消息一出,文坛震动。张爱玲临终前,无亲友在旁,无儿孙在侧。她预感自己大限将至,便将重要的证件装在一个文件袋里,放在门口显眼处,然后一个人躺在行军床上,静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标题并非不敬张茂渊,而是为她抱不平。网上仅有几篇写她的脑残文,知音体,看不下去。就好比你明明是腹黑女神、情路曲折的甄嬛,他们偏偏把你打扮成紫薇。紫薇很好,但不是你,那便错了。张茂渊两岁丧父,对母亲的事也不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