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战友情谊难忘 铁兵精神永放光芒 ——江苏籍部分铁道兵战友参军50周年纪念活动 文/原铁一师 潘寿军 连日来,1970年12月参军来到原铁道兵部队的江苏籍部分退役老兵,本着“多地战友同兼顾,欢聚防疫两不误”的一致共识,在全国多地就近、从简举行参军50周年纪念活动。
作者:高万山▲50年老战友再相聚。几十年来从未忘,克服万难找班长。山穷水尽疑无路,天各一方隔空望。柳暗花明又一村,喜鹊枝头来报春。邀战友万里来沪,行千里相迎到申。▲柯祖松(左)与李登元(右)在黄浦江边留影。
在举国同庆祖国华诞的美好日子,10月1日至2日,洪雅籍战友和部分军嫂在天府之国、东坡故里、康养圣地——美丽洪雅欢聚一堂,高唱战友之歌,举行欢度国庆暨纪念入伍到贺兰山四十周年联谊会,共庆伟大祖国生日,共话军旅生涯,回顾部队战斗生活,共叙战友情谊。
战友副团转业到某市局,入职后领导对他很器重,私下对他格外的好,想重点培养他,可是战友却直接找到领导说:“谢谢领导的关照,我没有升职的想法,所以你和组织也不要对我有过多的期望。从此后,这位战友就被边缘化了,坐了冷板凳,手头连个具体的工作都没有。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真正置身这样一个环境时,火箭军某部某连战士毛建勋,还是感受到了寂寞:营区隐没在大山深处,不要说城市的喧嚣繁华,连手机信号也时有时无……“我还能坚持多久?”这是毛建勋初到连队时反复拷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文/退休老干部67(素材/我是一片云)说起来,我和战友张新峰已经维持了48年的情谊,我们的交往是从1976年开始的。我1976年入伍,当时在同一连队的战友中,有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乡,名叫张新峰,他比我大一岁,由于他是小学文化,早早地在家务农,因此,在吃苦耐劳方面,明显要超出我许多。
中国山东网3月29日讯“谈到战友,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战争年代的人,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生死之交的战友。而今天我要说的战友是和平年代的战友,以前对这个词的理解仅仅来自字面,然而在自己亲身经历过后才懂得那种情,是用‘情’字无法来表达的。
原创作者:樊纪华▲铁九师四十五团汽车连南通战友联谊会徽章。▲南通战友联谊会演出大厅。14日下午15.50分,文艺演出开始。联欢会在南通市安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由原铁九师四十五团机械连战友倪永飞主持。主持人凭借其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和敏锐的反应能力,赢得了战友和军嫂们的一致好评。
一一高炮660团二连雷达仪器排老战友繁昌联谊会侧记“永远的二连永远的排一一雷达仪器排”!5月15日晚,随着仪器班战友、安徽省合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袁永群的一幅特别书法礼亲送给老排长邱田生,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将班排级战友联谊的欢迎宴会推向了最高潮。
中午,市局领导和镇政府领导分别到所里慰问值班民警,送来了节日的祝福和慰问品,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祥和之中,远没有闻到“疫情”的硝烟味道。疫情在变化,工作也在调整,谁也不记得周几、初几,谁也不记得这是节日期间,只记得“疫情”!
作者:樊纪华 丁真图片摄影:王洪志参加战友五十周年聚会有感,随笔写一首诗歌对丁真战友作品的感怀……战友情深永不忘文:樊纪华▲樊纪华(左)与作者丁真(中)合影留念时光悄悄的过去回头看看我的战友兄弟可那渐白渐秀的两鬓时刻提醒我们渐行渐远的当年可总有一丝抹不去的往昔时常涌上我的心间在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