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中,经过病害调查,首次发现卢舍那大佛右胁侍普贤菩萨有琉璃眼珠,造像表面还有彩绘颜料残留。经过便携式设备的无损检测证实该琉璃眼珠含铅量较高,为典型的人造琉璃。其头部的彩绘颜料为铅白、铁红等。
导语: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盛于魏晋,盛行于隋唐。吸收印度建达拉艺术的精髓,融合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佛教思想和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宝贵资料。
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近日,热度居高不下的《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在收官后又紧接着官宣了第三季。两年前,这部没有大IP、没有流量明星的剧集在一众古偶甜宠的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除了优质的作品内容本身,精美的服化道也让观众再次注意到了那个时代的芳华。那么,真实的唐代装束究竟是怎样的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今年春节假期,洛阳市文旅市场持续火热,迎来新春“开门红”。2月17日,记者从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春节假期,洛阳市共接待游客1113.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93亿元,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280.54%和345.
■ 温玉成(龙门石窟研究院名誉院长)温玉成新著《龙门石窟——石刻巅峰的前世今生》后记摘编。笔者于1964年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在龙门山“昼读古史,夜数繁星”,度过了36年(1964—1999年)面壁研修的岁月。对龙门石窟我是熟悉的,也深怀情感。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张时代考卷,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作答?2023年,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推出“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三季)”系列短视频。
“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小玉壶嘟起嘴来,纠正道。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到处都是“小玉壶”萌萌哒的身影。她是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的主人公,从大英博物馆化为人形出逃,在记者张永安的帮助下回到中国,找到瑰葭路。短剧甚至引发了一场“文物拟人妆”的时尚热潮。
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内,原本雕刻着北魏时期的石刻艺术珍宝——《帝后礼佛图》浮雕。近日,一部《帝后礼佛图“重生”记》纪录片在央视播出,为观众呈现了真人演绎帝后礼佛的图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千年前的北魏皇室。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 通讯员 姚嘉慧龙门石窟上榜春节全国驾车出游十大热门景区;我国首部数字行浸演艺,洛阳大河荟推出的《寻迹洛神赋》,立足河洛文化,以史作骨、人文为脉,运用AR、VR数字科技等创意手法,观演者沉浸式体验“寻迹洛神”、“龙门世遗”;“天街奇幻夜 神都洛阳年”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