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近代社会动荡不安,常年战争不断,就光是民国时期,就发生了多场战争。先是军阀混战,紧接着又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些战争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还好最终在我党的带领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代,郑其贵和他的部队在朝鲜战场上面临了种种艰难的考验,最终在粮弹短缺和战况惨烈的情况下被迫撤退,这位老战士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郑其贵,1914年生于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贫苦农家,15岁时加入了家乡的赤卫队,随后成为红军的一员。
说起“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的失利之战,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五次战役后撤阶段中,志愿军第六十军第180师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全师1.1万名官兵损失7000余人,其中5000余人被俘,约占整个兵团人员损失总数的五分之一。
1950年冬,我英勇的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之战正式打响,随后,我军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术战略,接连进行了五次无比关键的战略性战役,大规模的杀伤了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一举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畔赶回了三八线以南!
罗静予(1911年-1970年1月26日),四川成都人,电影技术家,为提高中国电影技术水平、发展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贡献。历任文化部电影局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制片处处长、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经理、北京电影制片厂总工程师等职。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整个战争过程中,我军180师一直备受瞩目,这支成立于1947年的新锐部队此前一直战绩彪炳,但在朝鲜战场上,180师却陷入敌军重重包围,最终兵败汉江。这场汉江战役究竟情况如何?兵败后,师长郑其贵等几位领导又被授予了什么军衔呢?
网上对于“180师之所以入朝初期仗没有打好”这个话题,始终保持着热议,而在翻阅史料中,我们有一个新的发现。1951年6月,志司给出的一份总结中,给出一个鲜为人知的深层原因。对此,事后一些老战士却不无感概地说:“如果王政委在的话,最终的结果不应该是这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大多数人眼里,曾经参加抗美援朝都是光荣和勇敢的标志。然而过去几十年里,对于曾属志愿军180师的官兵而言,其中况味却要复杂得多。因为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那次“严重成建制失利”,180师多年来背负着“政治动摇”的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