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当代历史小说的兴起,最初以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为标志。姚雪垠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他写小说《李自成》,他在“十年文化探索”后期受到照顾从而能完成《李自成》第二卷,这些都和毛主席有直接关系。
据说关注我的人,最近都交了好运!不可否认,精彩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但一部真正优秀的历史小说,绝非只是简单的“爽文”那么简单,它应该像一面镜子,照映出历史的真实面貌,更要像一把钥匙,打开我们理解历史、思考当下的大门。
耗时102个小时,阅读天数53天,读完姚老的这本《李自成》!虽说是小说,但是姚老耗尽一生查阅大量史实写成,运用小说的手法把故事连贯起来,不仅仅是李自成的一生,张献忠,罗汝义,崇祯,多尔衮,刘宗敏,宋献策,牛金星,李岩,高夫人,红娘子以及大顺军中大大小小的将士们,健妇营的女兵们,甚至是老马夫王长顺,太监王承恩,宫女费珍娥,窦美仪,每一个人都有其性格,跟随历史进程,走完或平凡或其荡气回的一生。
老覃在前年写了《老农以先祖为主角写小说,毛主席读后大加赞赏,让人抄存了一部》一文,里面讲到:米脂桃镇桃花峁人李健侯,原本是米脂县志局的职员,其以李自成后裔自居,不忍李自成事迹埋没,辞职回家,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从事创作。
父亲姚雪垠是1999年清明节后不久去世的,4年之后,母亲也追随相濡以沫近70年的父亲而去。光阴荏苒,父母离世不觉已经20多年了。资料图 这是周克芹、魏巍、姚雪垠、莫应丰、李国文、古华(前右起)在中国作家协会举行的茅盾文学奖授奖大会上(1982年12月15日摄)冬去春来,又逢清明。
姚雪垠的《李自成传》是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今天开始认真研读这部书。说句实话,开篇第一章就被惊艳到了,8000多字的篇幅,崇祯皇帝和太监高起潜、阁老杨嗣昌的简单对话,就把崇祯帝的性格特点,高起潜、杨嗣昌的立场、个性展现出来了,不愧为大家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