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德国空军提出了一个“轰炸机A”的需求报告,要求发展一种新式重型轰炸机,对该机的性能要求是最大平飞速度达到540公里/小时,在携带2000公斤炸弹时航程达到6700公里,并把这项工作交由亨克尔公司来做。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奥地利IMCO出品的打火机就已经开始在军事以及民用舞台上崭露头角,到了1937年以后,IMCO的Triplex Super系列中的Triplex 4700打火机几乎成为德军士兵的必需品之一,甚至苏军官兵都对这种性能奇佳的小玩意青睐有加,即便到了战争结束之后的想当一段时间内,依然保持者足够的影响力。
德国位于欧洲大陆,不仅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还以“德国制造”傲然世界。在我们的印象中,德国人虽然保守,严谨,刻板,但这一切都是因为追求标准,既然选择要做了,那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而这也就是一个德国工匠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佐尔格,原名理查德·佐尔格,德国人,著名的共产主义间谍,出生于1895年10月4日,死于1944年11月7日,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负过伤,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富传奇色彩的间谍,被苏联政府授予战争英雄称号。
李三万摘要:火焰喷射器是德国在1901年发明的,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是否还在使用?在战场效果如何?【头条号首发】 1980年代,有部经典的法国二战电影《老枪》,片中德军士兵就是用火焰喷射器将女主,曾经饰演过希茜公主的奥地利著名女星罗密·施奈德,活活烧死。
早在16世纪,世界上就出现了打火机的雏形,让人类从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中解脱出来。随着社会的变迁,老式打火石打火机曾经是上流社会人士炫耀的物品,但随着一次性打火机的出现,老式打火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各式各样老式打火机在市民于江手中,却演变成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收藏品。
对于一些“二战迷”的朋友都知道,二战期间的德军实力很强,同时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是最顶尖的,而且也很注重单兵方面的配置,对于主要武器和一些零散的装备,无论是亲赴前线的初级指挥官,还是普通的士兵,配备都十分完善。
二战期间德军不仅注重装甲部队,同时还注重狙击手,尤其是在苏德战场中,部署了很多狙击手,他们通常渗透到苏军后方,猎杀其指挥官、政委、车辆驾驶员以及炮兵等,当时德军狙击手的物品配置最齐全,所用的装备也是那个时候最好的。那本期文章就来说说,二战时期一名德军狙击手身上携带的十大物品。
在二战历史上,各国军队都给士兵分发香烟,有很多新兵就是参军以后才学会了抽烟。据说,当时发给士兵香烟的目的,除了一种嗜好品用来消磨时间以外,还有止血的目的。这是因为尼古丁进入体内后,会使血管收缩,甚至听说在紧急情况下,直接用香烟来按住伤口。
他是江苏宜兴人,周边人都跟紫砂打交道,他却说,从小玩泥巴,对紫砂壶已经没感觉了。现在他每次出门,最爱带上那只二战时的英国登喜路打火机,以前朋友看到时,顶多会说一句“有年份”或者“真好看”,现在则会惊叹,“这老古董竟然还能用啊。”
在二战期间的苏德战场上,苏军和德军都十分顽强,也都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到了战争后期,原本处于优势的德国开始走下坡路,而苏联占了上风,渐渐的走向胜利,在每一场胜仗后,苏联红军都会缴获大量的战利品,在其中就有十种德国货是红军士兵最乐意收集的物品。
我刚入门的时候就觉得很好笑,用个打火机不就行了,玩户外的人就喜欢装,不过是挺特别的。玩了很久,也听闻了圈子里的很多事情,现在都是用镁棒,因为户外场合情况特殊,在野外的时候,我们身上最好不要带一丝侥幸心理。
很多男人戒了烟,却仍然喜欢收藏和把玩各种打火机!因为在男人眼里,刀与火,自古就是重要的生产和生存工具,尤其是火的应用,比刀具更古老,对人类的进化起着关键作用,人与动物的重大区别,就是对火的驾驭,而玩火,也几乎成了男人的天性,从小如此,大概已经刻进了人类基因。
战争总是伴随着各种机遇,在过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多少人发了笔“战争财”。所以苦痛总是伴随着财富,在兵连祸结的时代,除了武器,物资一定是最金贵的东西。但是毕竟因为大家都一直生活在和平年代,所以难免会觉得战争离我们今天的生活太过遥远。
“420”在军事文化节现场假如有一天,您在北京东四大街上见到一位驾着二战德军灰色的“宝马”挎斗摩托招摇过市的军迷,请别太吃惊。这位就是本文的主角---二战军迷孟飞岩,而熟悉他的人更喜欢称呼他的网名“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