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星堆年代问题的争论一直都是网上最火爆的话题之一,基本上就是两派,先商派和晚商派,说白了就是夏商之争,而且中间有一条关键的时间线,就是公元前1600年,即距今3600年,下文将会反复提到这条时间线。
9月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考古中国”重要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通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四号坑等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并公布了完整金面具、神树纹玉琮、兽面凤鸟纹玉芳座、大型神坛、大型青铜立人神兽等文物。
就像《闪耀吧,中华文明》和《又见三星堆》等纪录片中呈现的,当文物隐约开始出现在土层中时,考古人员就不能再站立于坑中,而是需要俯趴在悬吊的工作台上,手持小毛刷一点点从土中将文物“刨出来”,“我们的正常工作时间是上下午各四个小时,但也不可能一直趴着,时间长的话可能是上午趴两三个小时,下午再两三个小时,如果发现一些文物比较脆弱需要保护的,我们需要现场文保人员过来了,交替着下坑进行处理。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以及新发现六座“祭祀坑”的整个发掘工作实现了跨领域联合、多学科融合,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考古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古地质学、古环境学等多个相关领域学者近200人参与现场发掘、科技考古以及文物保护等工作,确保高质量考古工作水平发挥。
来源:成都商报 10月22日上午,广东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暨南大学客座教授卜工在成都考古中心进行了主题为“三星堆宝藏坑的考古学观察”的学术讲座,重点解读了三星堆遗址的6个宝藏坑,推测其分布形态或暗藏古蜀人对北斗七星在地面上的“模拟”,并明确提出一号坑中发掘的那件著名“金杖”并非
考古队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公元前1012年,除5号坑和6号坑年代稍晚之外,3号坑、4号坑、7号坑、8号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000至3200年,解决了过去30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从上世纪80年代大规模发掘,到2020年再次发掘,三星堆遗址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考古爱好者的神经。无数人在被三星堆出土的各类器物惊叹的同时,也不断追问着,“三星堆是否有文字?”“古蜀人到底是怎么祭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