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我前往中方县龙井村,拜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方斗笠传承人曾庆国,探索他与竹编之间的故事。曾师傅今年有八十八岁了 ,老当力壮,善于交谈。他从十几岁就开始学编斗笠,到现在已有六、七十个年头。老人家的手艺熟练精湛,一丝不苟。
天刚微微亮,龙岩市永定区古竹乡瑶下村村民李新明就来到后山,在朝阳的光辉中选择上好的竹子,砍伐后带回家,为一天的斗笠编织准备好材料。“我们要赶制着今年第三批的斗笠订单,我们的斗笠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感谢现在的好政策,老手艺也能帮助我们赚钱致富。”李新明说。
特产接龙,中方斗笠申请出“战”!中方斗笠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中方斗签纯手工制作,它的工艺特别精湛,程序也很复杂,品种繁多。要完成一个颇具中方特色的斗笠需要19种工具和8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中方斗笠新颖、美观、时尚同时具有防哂、透气、隔热、耐用等功能。
如果你来到云南红河中上游地区,就会随处看到穿着艳丽民族服饰、“斗笠反着戴”的靓丽少女倩影,她们就是被称为“编织爱情的民族”——花腰傣。花腰傣,是傣族的一个支系,是人民对居住在红河中上游的元江、新平两县一带的傣族的俗称。
中方县,隶属湖南省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中部,东接溆浦县、南邻洪江市、西界芷江县、北依辰溪县,西北环抱鹤城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势起伏幅度较大,东部高,西部低,中部脊形突起,总面积1461平方千米。
【来源:湖南日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每每读到如此优美的诗句便能想到中方县中方镇那独具韵味的——斗笠走在古朴的小镇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居民坐于楼道口一面闲聊、一面编织斗笠或左手拿竹条、右手握篾刀,将竹条对准刀锋熟练破篾或坐于矮板凳上双腿夹着圆锥形斗笠模具双手将
【中国好手艺104】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瑞昌竹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田先敏“竹刀拿得起,不怕没柴米。”江西瑞昌的篾匠,曾是乡间令人羡慕的行当。说起竹子,瑞昌人自豪,当地商周古铜矿冶炼遗址中曾完整出土过运送矿石的竹筐。
我从大山深处走来,峰峦叠翠的群山是我故乡,柘荣东山埂、福鼎太姥山、霞浦目海尖,是我雄浑伟岸的父亲,辽阔的闽东大地是我的母亲。我是多父之子,我是地母之女,苍岩是我坚硬的骨骼,水渊是我幽深的情怀,飞流急湍是我,平缓潺湲也是我。
徜徉徽州区灵山村,一座古韵悠长的宅院中,庭院两旁堆放着刚刚砍下的竹子和剖好的竹篾,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端坐房屋正中,巧手编织着一顶竹制斗笠:他先将篾条整齐地摊铺在地上,然后在形似斗笠的木制模具上,随手拿起篾条,压、挑、穿、插……不一会儿,一顶精美又实用的竹编斗笠就在71岁的方家苟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