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帕那镇牧民土巴卓玛正准备挤牦牛奶。帕那镇位于安多县中部,是安多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下辖3个村,3个居民委员会,12个自然村,7个居民小区。青藏铁路、青藏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牛羊成群,景色宜人。
西藏那曲市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平均海拔超4500米,被称为“高高原”。那曲市申扎县平均海拔约4700米,总人口约2.3万,其中牧业人口超2万。“远在阿里,苦在那曲”。在高海拔、极寒、大风天气下,“高高原”牧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海拔3500米高原牧区的女快递员“一人一站”将网购和快递带进牧民生活卓玛草为牧民服务“双12”你下单了吗?当城市里的人们感受着最快“半日达”的快捷与便利时,甘南的牧民们“驮上”家当,赶着牛羊,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冬季转场,90后藏族姑娘卓玛草也迎来一年里最忙碌的日子。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卫 洁秋日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阳光正暖,黄河翠色如碧。德吉村内,一排排整齐的藏式房屋坐落在黄河岸边,偶尔炊烟袅袅、儿童嬉闹,与这里的山山水水相互映衬,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德吉,藏语意为幸福。
10月23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多玛乡牧民在雪中放牧。当日,一场雪将藏北草原装扮得如诗如画。牧民们在这银装素裹的天地间,开始了雪中放牧的生活。牛羊在雪地中悠闲觅食,牧民驾驶着摩托车,在雪中放牧,形成了一幅动人的风景画。图为牧民骑摩托车放牧。
早上6点,34岁的牧民尼美夺基在日出之前来到牧场给牦牛们挤奶,他要赶上县城奶粉厂每天统一的收奶时间。八月正值雨季,是川西高原上牧民们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段。温度随时和雨水一起降下,下午出门放牛前,他特地换上了一件保暖舒适的外套。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那曲12月19日电 (谢牧 贡确)“因为我们离109国道很近,也有亲戚从事运输业,所以在2018年贷款25万元(人民币,下同)买了一辆运输车。虽然现在家里也有牦牛,但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靠跑运输,”西藏自治区那曲市那么切乡曲多村村民英多说。
22岁的藏族姑娘丹增出生于位于藏北羌塘草原腹地、海拔近5000米的尼玛县。“尼玛”在藏语中意为“太阳”。天地苍茫,风吹云动,放牧的日子里,她挥舞着“吾尔朵”在草木之间唱着牧歌。在老家800多公里之外的山南市森布日生态搬迁安置点,丹增还有个新家。
方子添8月2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数字畜牧业平台智能显示屏上,牦牛数量、饲草产量和草地承载力等数据正在不断闪烁,实时更新。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副主任扎西熟练地操作着电脑系统,展现“草地级别”指标的具体情况。畜牧业是红原县的支柱产业。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昌台片区,牧民们每年都要经历一次重要的迁徙活动。随着季节的变换,牦牛等牲畜需要从冬季牧场迁徙至夏季牧场,以确保它们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源。这一传统迁徙活动不仅体现了牧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适应,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新华社兰州5月28日电(记者宋常青、张文静、任延昕)5月,祁连山下,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数不清的白牦牛分散在天然草场中,或低头觅食,或悠然漫步。距离草场不远的公路旁,一排排黄墙灰瓦、古朴典雅的房屋错落有致地铺展开来。
“这是我的石头,你能不能带它去帮我卖掉”,这位网友表示自己在西藏旅游的时候,碰到了一位放牛孩子手上拿着一块黑亮的石头,经过与这名儿童的沟通了解到,这名儿童竟是要将这块石头卖掉,那么这名儿童手上的这块石头到底是什么石头呢?
中国西藏网讯 近日,一场爱心捐助活动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嘉黎县藏比乡举行,资助对象是藏比乡处角玛村牧民白德一家。白德是6个孩子的母亲,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在2022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
余 晖黄河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为居民讲解政策、排忧解难。蔬菜大棚为群众增收带来新希望。青海日报记者 余晖 摄9月26日一早,家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黄河源社区的索南老人走下楼,向社区文化广场漫步而去。
夏天也只有十度,吃地下水,雪山水,几乎家家上百头耗牛,羚羊,汽车一至二辆,帐篷内有烧柴与牛粪的带烟筒的暖气灶,几家人一起开车去朝拜,在草地上聊天,吃手抓牛肉,土豆,酥油茶,唱歌跳舞!环境太美了,公路全是柏油,唯一缺点,紫外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