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拆原建,早些年是件新鲜事,如今已经成为上海老旧住房成套改造的主流选择之一。住在静安区彭浦新村的钟阿姨是最早“吃螃蟹”的那批市民。搬进新房5年多,她仍时不时回想起厨卫合用、每天早上抢着上厕所的老公房岁月。郑阿姨则上个月刚刚拿到徐汇区康健路341弄7-8号楼的新房钥匙。
【上海: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 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财联社1月15日电,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5日上午在世博中心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加快城市更新步伐。
上海房地产527新政,是房价调整优化的政策。没有大家期盼的买房送户口,也没有大肆降房价。这几条新政,总体来说是放宽了购房条件,优化了上海房地产结构,可以看到上海房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海527楼市新政解读:第一,降低非户籍购房门槛。全市社保个税5改3。
中新网上海7月2日电 (记者 殷立勤)7月2日,在上海市襄阳北路44弄内,房产中介工作人员向市民在介绍上海各区楼市价格。近日,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23街坊、巨鹿路零星旧城区改建项目二轮征询签约比例达91.23%,项目生效。这意味着600多户居民即将搬离曾经居住的地方。
这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中共上海区委、中共江苏省委等秘密机关曾先后设于此里。宝安路160弄项目是虹口系统房修缮的首例探索,也是在虹口区人大、区房管局、虹房集团、四川北路街道、邮政公司、山一居民区党总支等各方联动之下促成的民生领域问题解决。
本报记者 李成东在徐汇区康健路上,房龄高达70年的康健路341弄7—8号“红砖楼”通过“原拆原建”,克服重重问题挑战,改造为一栋11层现代住宅。年过七旬的居民郑莲仙感慨,终于住上了电梯房,不用再过“一下雨就得打伞烧饭”的生活。
近日,杨浦区最后一个“小梁薄板项目”黄兴路1039弄项目迎来预签约。和杨浦区住宅更新发展中心主任陈颖预计的一样,签约率超过了95%。这意味着项目能在9月中旬正式签约时生效,杨浦区“小梁薄板”改造也将宣告收官。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屠瑜)11月7日,记者从市政协举行的2024年“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功能,促进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情况”专题座谈会上获悉,上海正加快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工作,截至10月底,已完成旧区改造8万平方米、2672户,占全年目标任务67%。
作为民心工程全力推进的“两旧一村”改造进度如何?在9月26日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作了关于“两旧一村”改造工程推进情况的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旧区改造计划完成12万平方米、4000户;截至8月底,已完成6.
黄浦江畔,百年建筑与现代摩天大楼交相辉映。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不仅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名片,更是老市民居住密集的核心区域。然而,许多建于上世纪的老旧小区,因设施老化、空间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曾一度困扰着在此生活的居民。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新”是为了回应新期待。“随着城市发展,市民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本轮行动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问题导向、重点导向、热点导向。”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方案和上一轮有何不同?居民可以有什么新期待?住房问题是始终绕不开的民生热点。
1月17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民生主题记者会举行,介绍民生服务保障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市人社局局长杨佳瑛、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市住建委副主任裴晓出席。
1月17日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市政府民生主题记者会。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杨佳瑛,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和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裴晓出席记者会,介绍上海民生服务保障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