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濒危动物是指在野外生存数量极少,面临灭绝威胁的动物。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目前世界上共有超过3万种濒危动物,其中包括大熊猫、白犀牛、非洲象等知名物种。
【光明时评】作者:徐谭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我国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这份涉及31个省、区、市,覆盖了565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衍地、迁飞地的名录甫一出台,便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湖北全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呈现加速恢复的良好态势,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三大旗舰物种在湖北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近年来,湖北统筹推进水生生物保护、水网建设、水质改善,实施长江禁渔,长江生态恢复向好。
来源:【黑龙江日报】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到来之际,龙江森工集团各林业局公司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面提高广大林区干部职工群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国家林草局15日发布,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日前公布最新建设经验和创新成果,园内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整体保护和修复,支撑保障体系逐步建立,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新监测到野生东北虎幼虎10只、种群数量在50只以上,野生东北豹幼豹7只、种群数量在60只以上。
6月26日,扬子鳄保护区科普人员赴宣城市第四小学民生校区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旨在提升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向社会传递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的保护氛围。6月,正值扬子鳄繁殖期,保护区陆续传来扬子鳄产卵的喜讯,孵化期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为更好地提升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组织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我与生物多样性”公益主题创作大赛,面向全省在读大学生及中小学生开展绘画、短视频作品征集,得到了全省在读大学生及中小学生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省内各地学生制作完成的绘画、短视频作品3100余件,获得大众累积投票约214万人次,活动辐射范围涉及全国370多个城市和地区,共有18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72件作品获得“入围奖”,2500余件作品获得“保护助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