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重庆、贵州等地约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两个化石库,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并据此取得一系列新发现,填补了脊椎动物“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最初始环节。
原创 李懋坤 科普中国近日,一项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报》(Vertebrata Palasiatica)上的研究成果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成果的主角是来自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中的一种真盔甲鱼类——双叉苗家鱼(Miaojiaaspis dichotomus)。
奥地利科学家成功复原了一块此前未知的动物化石的原貌,根据研究发现这很可能是章鱼或乌贼的祖先!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奥地利科学家成功复原了一块此前未知的动物化石的原貌。根据复原图,这只动物浑身长满钉状结构,据信是现代鱿鱼与章鱼的祖先。
近日,宣恩县农民汤水平历时一年多时间,开采、打磨出一块高2.5米、宽5米的岩石,600多只4亿多年前的软体动物化石经过工匠的细心雕琢得以“重现江湖”。这些软体动物生长地质年代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的奥陶纪,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食肉性动物。
2020年11月12日,湖北省宣恩县农民汤水平在打磨“震旦角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农民汤水平历时两年多时间,开采、打磨出一块高3米、宽5.06米、重约11吨的“震旦角石”。这块古生物化石上有800多只4亿多年前软体动物形成的化石,经过精雕细琢后集体呈现在一面15米宽的长方形巨石上。“震旦角石”又称“中华角石”,其中的软体动物生长地质年代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的奥陶纪,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食肉性动物化石。
奥地利科学家成功复原了一块此前未知的动物化石的原貌。根据复原图,这只动物浑身长满钉状结构,据信是现代鱿鱼与章鱼的祖先。此项研究由奥地利国家历史博物馆进行,研究人员利用3D扫描技术逐层扫描化石,而后制作出一段视频,展示这种动物如何生活和移动身体。
近日,有人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郊外牛场里,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史前遗址,现场出土了一种长相凶猛的鱼化石。尽管距今约有1.83亿年的历史,这些化石看起来就像被“冻结”在时间中一样,尤其这个化石像金枪鱼一样,它有大大的牙齿和眼睛,给人一种即将发动攻击的印象。
经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层古生物专家沈树忠鉴定,贵阳机场卫生间洗手台大理石上的化石是五房贝目枝线贝科拟房壳贝属的石矸拟房壳贝,分布于黔东北石阡湄潭遵义等地,是浅水风暴沉积产物,距今大约有4.39亿年。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研究人员对一种古代头足类物种——约1.64亿年前罗讷河陷阱幽灵蛸化石标本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这种与章鱼、鱿鱼、墨鱼有亲缘关系的古代动物可能良好适应了在开放海洋中主动捕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