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正月初五,清晨白雪中,甘肃岷县耳阳村的很多人家燃起炉火,白色的烟雾从烟囱飘出,随风消散。火炉烧旺后,大家开始准备午饭。饭后全家洗衣服,送“五穷”。当地旧俗,初五又名“五穷”,这天不宜拜年,而要人人洗衣服,表示把身上的霉运送走,迎来好运。
【来源:天水日报】乡野大地的狂欢——天水黑社火黑社火,是天水具有浓厚民俗色彩和地方特色的社火活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017年10月,入选甘肃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何喜田“正月里年到头,秧歌本是圣人留。
一个小村庄的别样年味陇南日报通讯员 陈东平 郝芳波大年三十晚,成县索池镇大草湾村剪子山社干群聚在一起,一改往年喝酒打牌的习惯,而是通过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商议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破解群众身边难事。
来源:【新甘肃】家乡那些特别的年俗暖锅臊面文\邓明核心提示陇原大地,气候多样,其间穿插高原、山地、平川、草原、沙漠、戈壁各种地貌,各民族繁衍生息,耕田放牧,相互影响,形成了大致相同的陇上年俗,但又因地域不同,各地年俗同中有异,别具一格。
彭昱记者王斌报道 1月28日,甘肃榆中县城锣鼓喧天,来自高崖镇李家磨村的社火队员们身着盛装,精神抖擞,踩着鼓点,太平鼓、舞龙、舞狮、旱船等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为榆中全县人民献上了欢乐喜庆、祥和安康的节日祝福。
龙年开年,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的吴沟村,当地村民们摆起了百家宴,共享本地特色美食,体验年味民俗。“大年初二,我们吴沟村办了百家宴,每家每户都要做一道拿手好菜。我今天做的是庄浪传统美食暖锅,我们吴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暖锅,代表着团团圆圆,希望日子越过越红火。”
元宵佳节,甘肃民勤年俗活动迎来“狂欢”,一场热热闹闹的社火秧歌汇演在民勤县东湖体育公园拉开帷幕。2010年民勤社火入选武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演员们腰系红绸、手舞彩扇、载歌载舞,个个精神抖擞、喜气洋洋。
写对联、办村晚、蒸蒸碗……农历新年将至,宁县新宁镇九龙村的文化活动中心热闹非凡,大家相聚在一起,沉浸在日渐浓郁的年味儿中。走进九龙村文化活动中心,唱歌、跳舞、快板等节目精彩纷呈,日前,九龙村第一届村晚精彩上演。
中新网甘肃积石山2月10日电(王牧雨 田鹏鹤 )2月9日,农历除夕,冬日暖阳照进积石山县肖红坪村。这里的过渡安置板房被装点一新,大红灯笼挂在家家户户门口,村民在板房门口张贴上了对联。村民们围坐在安置点的空地上,观看“村春晚”。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孙珩力 实习生 马悦甲辰龙年春节,陇原大地喜气洋洋、年味浓郁。不论是陇南的池哥昼、庆阳的皮影,还是酒泉的曲子戏,嘉峪关的焰火秀,新春佳节,从南到北,陇原大地的人们都在各自的传统习俗中抖擞精神、喜庆新年。
“民”星亮眼、乡情醉人,土味“村晚”传递着浓浓年味。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为欢庆佳节,华亭市各乡镇“村晚”纷纷上演。红火热闹的活动现场、乡情民俗的别样演绎,一场场“村晚”,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传递出浓浓年味。
在这里枣的吃法有很多种,每年做年馍的这天也是孔天鹏家酒枣开封的日子,而第一颗酒枣都会让奶奶先尝尝,年馍做好的这天家里是不做饭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各样的年馍,吃着酒枣、喝着枣茶,憧憬着来年的日子,那欢声笑语里是年味也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