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究竟什么才是好的家庭教育?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共同肯定?对此记者展开了采访。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西安市现代建筑设计院的范先生今年刚当上爸爸。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认识,加强妇联系统家庭儿童工作者队伍能力建设,12月8日-9日,吉林省妇联举办了全省妇联系统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
2019年颁布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提出要“重视发挥家庭各成员角色的作用”,其出发点就是要求家庭成员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履行好自己的家庭职责,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身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母亲不越位: 放下焦虑,理性引导。
育儿与子女教育一直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与关注的大事,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对子女的成长影响是不同的。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之间合作,进而发挥不一样的作用,孩子通过直觉感官以及相处之中的自我感受受到家庭中父母的教化影响,久而久之会逐渐影响与形成他们的未来价值观,一旦形成稳定后,会很难改变。
兰马先生提出的”中国家庭教育强,则中国强“,这是很有远景,业已成为”国策“。目前,中国教育进入了全方位的结构式改革,由于大学教育改革的顽固型的世俗性,其结构式改革需要更长时间,但教育不能等,因此国家重视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成为最为迫切也最为有效的路径,所谓”家庭教育强,则中国强“,一直是兰马先生呼吁的社会大问题,其中,家庭教育强,首先强在孩子父母的教育,尤其是父亲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没有独立之前,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父母指导教育才能有变化,而世界冠军邓亚萍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方法,她平时在外是女强人,但在家中就是一位贤妻良母,平时的饭菜基本都是她在做,还经常去郊区菜地里采摘一些新鲜的蔬菜,有时会带着儿子一起去。
【来源:浙江女性】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浙江省妇联、浙江省教育厅联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开展了“浙里·教子有方——全省‘百千万’家长学校系列活动”,邀请全省家长来分享家庭教育理念或方法。
梁启超九个子女都成就斐然:长子思成是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是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子思礼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长女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次女思庄是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子思忠为西点军校毕业,曾参加淞沪抗战,三女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
人总要有一个害怕的人,尤其是小孩子,否则就无法无天了。「曾仕强每日箴言」|全文共20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养儿子不教,害死自己全家;养女儿不教,害死别人全家。这句话充分说明家庭教育对子女一生以及身边人的影响。
每年高考放榜后,寒门贵子都会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这就给人产生一种错觉:高考状元大多出自寒门。实际上,媒体对全国31个省份的60余名高考状元进行过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的状元是城镇户口,只有15%的是农村户口。
中国古代有两个不同的传家理念,一个是传给有形的财富,一个是传给无形的精神。什么能够传之久远,有形的不一定久远,它有生有灭,有盛有衰,唯有精神财富可以长久地传承。民间也常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人类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