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商鞅变法是秦国的转折点那么长平之战则是整个战国的转折点如果秦国胜统一六国则指日可待,而如果赵国胜那还需要从长计议历史或许啊就会被重新改写长平之战时秦国的君主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父亲呢是秦惠文王母亲是宣太后就是我们常说的芈月公元前二百六十二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呢就想献出上党郡向秦国求和可是上党郡守却不愿意投降秦国反而投降了赵国,秦王大怒派左庶长王和领兵攻打上党而赵国呢则派廉颇领兵二十万驰援,秦军和赵军展开激战赵军出战不利损失惨重往长平方向推却构筑防御阵地,赵军居高临下抵御秦军秦军进攻受挫秦军越赵军决战可是赵军呢坚守不出,廉颇以防守的策略成功的遏制了秦军的攻势,秦军在连续攻占了几个月之后呀毫无进展秦军补给线过长后勤压力山大渴求决战又不太可能只能使用反间计就散布谣言说,廉颇之所以坚守不出是因为在商量投降的事情而秦国最害怕的人是赵括,赵王本来就对廉颇防守的策略不太满意一听谣言呀果然上当就派赵括为长平前线的最高统帅顶替了廉颇而赵括到了前线之后呀,改防守策略为主动进攻秦王听说之后偷偷把主帅更换成了白起白起先命令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军队埋伏起来,准备切断出击赵军的后路另外又预备了五千骑兵切断留守赵军的增援,赵括指挥主力出关迎敌秦军假装战败赵军追击预先埋伏好的秦军突然出击截断了赵军的退路,同时五千骑兵切断守军增援五十多万秦军将四十多万赵军压缩在山谷之中赵括只得命令部队原地驻垒防御等待邯郸的援军,而秦昭襄王听说赵军的主力被围之后呀他十分清楚大秦的未来在此一战于是他亲自前往河内督战,并且命令当地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必须全部出征驰援长平倾全国之力阻击赵国的援军彻底使赵括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坚持了四十六天之后赵括命令军队拼死突围在突围时赵括被秦军射杀,四十万的赵军由于饥饿伤病无法再战全部投降一夜之间四十万的赵军全部被坑杀,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攻陷了东周王都洛邑俘虏了周天子迁九鼎至咸阳提前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而剩下的事情呢则交给了他的重孙子秦始皇赢政去完成了,
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最具标志性的战役之一是“淞沪会战”,也被称为上海会战或上海保卫战,是二战时期亚洲战场的一个重要战役,发生于1937年秋季至1938年春季,是中国国民党军队与日本侵略军之间的一场关键冲突。
今天这个视频,带你一口气回顾,十四年抗战中的关键事件和重要战役。1931年9月18日夜晚,日军蓄意炸毁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嫁祸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我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自古战争带给人的便是生死离别与无尽伤痛。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共两党与重庆展开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正当人们以为历经8年艰苦抗战后终于将要过上安稳日子的时候,国民党在美国政府支持下悍然进攻中共解放区,至此中国又一次陷入战争泥潭。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上海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和日本侵略者在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会战,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结束于1937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