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2月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道昌 摄影报道)今天是农历正月初四,天刚刚放亮,牟平区的姜先生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祭海的东西,今天,是他祭海的日子,多年来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刮风下雪,雷打不动。
《宋史·礼志》记载:“立春日祭东海于莱州,立夏日祭南海于广州,立秋日西海就河中府河渎庙望祭,立冬日北海就孟州济渎庙望祭”。官祭之风日渐传入地方,随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祭。 祭海民俗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和民俗活动。
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春节丰富多彩的“年俗”是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中国人的“年”既神圣而又充满欢乐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讲究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习俗那么在今天各地又有哪些有趣的年俗活动呢?正月十三年俗活动灯头生日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
“自芝罘岛建村以来,这里的村民每年正月十三就自发地组织祭海神活动,距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但像今年这样大规模的组织祭祀活动还是建国以来头一回。东口村80%以上的村民都从事渔业捕捞和养殖业。对渔民来说,每年的祭海活动就像过春节一样重要,祈祷出海平安、丰收。
2月3日,正月十三,烟台海阳虎头湾举办祭海祈福大典,渔民们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此,以传统的方式祈求平安,寄托今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活动现场,拜海龙王、扭秧歌等系列民俗活动,场面既庄重又壮观,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据了解,烟台海阳的“祭海”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烟台2月4日电 (王娇妮 郭传义)4日一大早,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大季家街道芦洋村的夏广义就忙活起来,将提前准备好的饽饽、猪头、鲅鱼、渔灯搬上车,准备前往码头祭海。每年正月十三或十四举办的“渔灯节”是渔民们独有的“春节”,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今天,在烟台芝罘岛东口村,一年一度的祭海节如期来临,据了解,今天的祭海节是芝罘岛建村以来最大的一次,村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猪头、馒头、鲅鱼等祭品摆上祭桌,祈求来年出海平安、丰收。(烟台台 姜燕)“他们在拜海神娘娘,把东西撒进海里,海神娘娘就会给咱撒鱼。
记者 闫丽君 通讯员 徐盛世 修莉 聂东磊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连理岛景区上演了2024年海阳祭海盛典。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登上连理岛,目睹了海阳祭海的盛况······现场:虔诚表达美好祈盼22日上午9时许,恢弘大气的连理岛爱神广场上彩旗猎猎、人头攒动。
海报新闻记者 王艳 汤淼 韩旸 烟台报道1071公里,是烟台的海岸线长度。向海而生,是这座城市最显著的特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辽阔的大海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烟台人,在与大海的共生发展中,这座城市也衍生出独具特色的“渔文化”。渔灯节,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咏梅与烟台有关的最早记忆,来自母亲的睡前故事。她最喜欢给我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有意思的是,这个直到退休后才第一次见到大海的女人,却对传说中那片海以及海上的仙岛蓬莱展开过很多丰富的想象。她常常指着挂历上蔚蓝大海中的岛屿,对我说,这些都是神仙留下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