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我在解读《潜伏》第二期的时候有个错误,把站长吴敬中说成了是戴笠的人,在解读第四期的时候,虽然曾借敬中兄弟的口更正过,但依旧不够正式,二师兄我在这里再次郑重地道歉,这倒不是矫情,而是这个问题很重要,直接影响到本期视频整个推导过程的严谨性。
09年一部谍战剧《潜伏》热播,刷屏了各大电视台,余则成和翠平惊心动魄的潜伏也一直让人揪着心。在这部剧中,有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让人不得不注意,这件事的发生改变了剧中人物的命运,也影响了现实的进程。这件事就是戴笠之死。我们来看一下剧中天津站的各种反应。1.
抗战胜利后,各地的接收大员到处“劫收”,闹得民不聊生,官不堪其苦。在接收中大发横财的,除了老蒋派出的黄埔嫡系,闹得最凶的,就是中统、军统在敌占区的潜伏特工,他们翻身把歌唱,从地下转为地上之后,对汉奸和疑似汉奸那是毫不手软:留下金钱美女,扫地出门。
《潜伏》作为近些年来谍战剧的“天花板”,为之后的谍战剧奠定了清晰的“基调”,其中的职场心术更是成为众多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所谓的“斯蒂庞克定律”、“玉座金佛定律”更是让人津津乐道,而剧中军统“头子”戴笠视察天津时,吴敬中、陆桥山、马奎、余则成这几方势力的代表人物反应更是将职场法则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感触颇多。
电视剧《潜伏》中的很多人都能找到历史原型,很多故事也都真实发生过,戴笠、郑介民、毛人凤都以真实面目出现,军统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当然也确有其人,就连戴笠到天津查贪污、查纳妾的事情,也多次出现在原军统特务的回忆录中。
有读者在评论区说:“懂一部潜伏,得半生人脉。”果然是高手在评论区,这句话实在是太经典了——《潜伏》不但是有历史原型的谍战剧,更是官场剧,其内涵颇似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我们甚至可以将其戏称为“军统(保密局)特工现形记”,或者直接将其称为“特务现形记”。
《潜伏》第一集:在军统总部电讯处被称为“密码宝典”的李海峰叛逃投靠日伪,还有和余则成一起做监听的张名义被枪杀,戴笠在调查这两起事件时问起余则成的资历,知道余则成是特务处时期清浦培训班进入军统,并且才来军统总部半年,一直都是外勤任务,所以并不认识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