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劳动最光荣!近日,德国旅行团在广西桂林龙脊梯田游玩时,体验了一把中国农民的生活。他们一大早就和当地农民一起下田割稻谷,一人一把镰刀割的十分认真,动作像模像样,一个比一个割的快。德国游客很高兴能体验到中国广西农村丰收季的独特魅力,也超喜欢这种传统作业方式。
11日上午,在2023年浙江台州黄岩柑橘节开幕式上,台州曦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前院长菲利克斯签订技术合作协议。 菲利克斯来自南非,是农业化学家、植物生态学家,长期从事生物固氮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
5月21日是小满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中的“满”,就是指雨水之盈。因此在中国南方的稻作区,“小满”也意味着插秧的时日到来了。对北方地区来说,小满的“满”就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来自塞尔维亚的留学生米娜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4月18日,重庆涪陵红酒小镇,一位外国友人首次体验了插秧这一中国传统农耕活动。他表示,在自己的国家没有这样的经历,此次体验让他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与辛劳。在体验过程中,这位外国友人深刻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呼吁大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倡导节约的生活方式。
当地时间2023年4月16日,英国Wythall,民众骑车穿过金黄油菜花田。当地时间2023年4月16日,英国Wythall,民众骑车穿过金黄油菜花田。当地时间2023年4月16日,英国Wythall,民众骑车穿过金黄油菜花田。
【来源:南太湖号】9月25日,在德清县莫干山镇后坞村,来自英国惠特本教会学校的17名师生在当地农民的指导下,体验挖红薯、耕地、种菜等农事活动,感受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来自英国的中学生体验挖红薯。来自英国的中学生体验种菜。来自英国的中学生在体验耕地。
“三夏”时节,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非洲籍留学生来到位于河北省曲周县的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开展“三夏”农业科技实践活动。留学生们扎根田间参加麦收劳动,并结合自己专业所学,开展麦田产量测算对比和抽样分析,形成农业研究实践报告。
1月5日,“国际眼——感知多彩綦江·农耕文化”主题体验活动在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石房村举行,来自加拿大、意大利和韩国的多名外籍友人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当地农耕文化、对中国风土人情的认识,也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新桥梁,推介中国传统文化,宣传乡村振兴。
周烨凡和门杜2015年底,受到家乡随处可见的中国基建项目启发,喀麦隆青年门杜来中国留学,入读北京大学。去年,门杜从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博士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他已担任非洲青年驻华代表团团长,并在中外共同发起的社会组织任职,致力于中非合作和青年交流工作,成为在华非洲青年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