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刘如楠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生所)出发,一路往东南走4000米,会来到一个充满“魔法”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工程化测试平台,各类仪器紧凑安放,测试装置轰隆作响。
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马延和返回工作岗位,投身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实验项目,该项目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手段,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网友称之为“空气变馒头”。3年前,马延和带领团队成功实现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消息一经公布,引发广泛关注。
#前沿科学课#导读盘点近期的人类“黑科技”,“空气变馒头”必须算一个。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团队宣布,已经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此消息一经发布引发广泛关注:人工合成淀粉,是重大进展还是“水变汽油”?
这看似不着边际的“妄想”,没想到居然还挺靠谱,据农业专家介绍,人造粮食既不是妄想也不是谣言,而是的确存在的,在2021年9月份,我国科学家已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人工合成淀粉”相关成果,即采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原料,通过水+电+二氧化碳的方式,达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
导读:粮食制作的淀粉,不再从地里长出来,而是工厂利用空气合成出来。不仅如此就连葡萄糖和油脂,也可以利用空气进行合成了。想想都感觉匪夷所思。这种事情,也就是科幻电影里才出现的桥段,没想到如今居然映射到了现实。在2021年的九月二十三号的时候,中国科学院召开本年度首次新闻发布会。
农业废弃物可用来生产吸管,不用开采石油,就能制造燃料,通过细菌,就可以生产塑料、尼龙等高分子材料,生物酶可以做出比传统材料更保暖易排汗的抗菌衣物,通过光合作用,用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淀粉,让“空气变馒头”,有一种糖,甜度接近蔗糖,但几乎没有热量,也不会引起血糖波动,……在我们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