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00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中国化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可谓是无处不在,最明显的就是有很多善信会在家里供奉菩萨像,做生意、干买卖的人,大多还会在店里或厂里供财神像,虔诚一些的,身上还会佩戴吊坠、佛珠,每天都会上香礼拜,逢初一、十五,还会去寺院烧香拜佛,祈福许愿。
神本无形,真无辙迹,随方设教,随缘化身,而宫观之所以铸造神像,并以日夜祷告,乃是由于吾人对神仙祖师尊崇礼敬,所以借神像以表仰慕之意,通过叩拜以存想神仙祖师的容貌,将神仙祖师时时刻刻存于心中、如在身旁,借此也能够对吾人产生督促警示之效,使得我们在离开宫观殿堂之后,亦不至堕落随流。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叶孝忠】如果新加坡代表着干净、整齐和舒适,这里似乎是个例外。巷弄的尽头,乱草树下有一灶神的神龛,被安放在已经缺了边、破旧不堪的廉价泡沫塑料盒子里。这里是新加坡芽笼三巷,建造于1960年的两层排屋,占地约2公顷,有191套住宅和无数回忆。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在关注这样的问题:佛前供奉之物能否取回?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首先,基于《优婆塞戒经》的观点来看,无论在任何寺庙的各个殿宇之内,设立香桌,将香、花、果实、食物等等物品供奉,倘若没有得到相关负责人员的许可,那么所有的供品都不能够擅自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