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16日电 (高清扬)欣赏精彩绝伦的展演、收集独具匠心的文创、“打卡”地方特色美食……暑期虽已进入尾声,但夜间文旅消费仍在持续“升温”。各地通过深挖地方特色与文化特质,积极打造更丰富的特色夜间消费业态和更多元的消费场景,夜间活动花式“上新”。
口语方言记录张家口的地方文化与历史,大源永口皮传统制作技艺再现“口皮之都”的繁荣,古彩戏法搭建起连接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观众的桥梁,蒙餐制作、香楼四方肉制作技艺、烩南北制作技艺让八方来客品味张家口的风土人情……近日,张家口市桥西区新增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12月23日,2023年(第二十四届)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非遗巡游活动在海口骑楼老街拉开序幕。活动邀请了云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外非遗项目以及海口、琼海、临高、琼中等省内的非遗项目表演团队,共11支非遗巡演队伍穿街过巷,让现场观众“零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博物馆热”“非遗热”持续升温,观赏文物、体验非遗成为新风尚;演唱会、音乐节火遍大江南北;“国潮”“新中式”“文创”圈粉无数……9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政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文旅热”已经成为常态,受到公众关注。
来源:【人民日报】非遗展演、非遗美食、非遗文创……端午假期,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市非遗主场活动上,60多项美食非遗项目和60项传统工艺非遗项目集中亮相,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别有韵味的文旅体验。端午假期,天津接待游客667.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09亿元。
来源:中国旅游报 周凤文 吴 越举办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展“诗书画印·影像非遗”盘锦市非遗宣传推广活动……今年以来,辽宁文旅紧紧围绕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目标定位,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省文旅市场保持火热态势,其中“非遗+旅游”业态成为“生力军”,为文旅
《科创板日报》2月4日讯(记者 徐赐豪),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春节假期,境内游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出游人次占比高达70%,其中,国内长线游和周边游尤为火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博场馆热度爆棚,一票难求。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题调研数据显示,中远程旅游市场升温,冰雪游、避寒游更加火热。根据专项调研数据,出游计划在300公里以内的占比55.9%,300公里以上的占比44.1%,近中程出游仍然占据主体市场,国内跨省、跨市旅游的意愿同比增长明显。
“人人人灵隐寺人人人”“人人人人拙政园人人人人”“人人人应县木塔人人人”……2025年蛇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叠加8天法定假期,人们出游热情大大激发。三里河观察到,今年春节文旅市场呈现出三大特点:非遗热、人气旺、活力足。
忻州古城内,游客在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剪纸技艺。本报记者王昕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非遗+旅游”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省各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打造新型文化交互场景,赋予旅游业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让人们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来源:中国旅游报 魏文坤 熊海峰春节假期旅游市场势头强劲,这是各地政府、市场经营主体主动创新求变实践探索的结果,也是我国旅游市场内生张力、巨大潜力以及经济强大韧性的展现。澎湃强劲的消费活力,必将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又是一年春来到,神州大地年味浓。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3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纳 记者 郭韶明)9月30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陈彬斌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国家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非遗名录体系,一共认定了10万余项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