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爱模仿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独立性差,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就要什么,看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总之,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成为宝宝模仿的对象,这表明宝宝的能力在不断发展。
孩子言行异常,固然不能自欺欺人,假装看不见,小题大作也不可取的,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处置?怎么正确对待模仿行为,有三个可取态度,帮助我们正确理智看待模仿行为,不仅对理解孩子,对理解成人,亦同样有极高借鉴价值。
【亲子沟通如何说专家微评】孩子言行异常,不能置之不理,大惊小怪也不可取,父母应该怎么办?作者从孩子的模仿行为谈起,又不局限于言行模仿。文章阐述对待模仿行为的三个可取态度,帮助我们正向看待模仿行为,不仅对理解孩子,对理解成人,亦有借鉴价值。
晨晨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今年5岁了,但是平时讲话总有几个音发不清楚,“哥哥”说成“的的”,“姑姑”说成“嘟嘟”,晨晨妈妈偿试纠正但都没什么明显的改变,因此来到广东省中医院语言认知康复门诊,想寻求医生进一步的帮助。语言认知 | 吞咽困难却不想插胃管?语言认知 | 医院结合家庭,共助力孩子成长。
30+已婚已育的她,在确诊成人ADHD(即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后嚎啕大哭:“我从小学到硕士,全部靠自学,上课听几分钟就开始神游,几乎所有考试都是临时抱佛脚。这一路受到无数挫折,大到考试,小到每天睡前洗澡,都在拖延,时常被人责备。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孩子“考神”附体被人当做小神童但他们又“特立独行”存在社交困难“他们可能是患上‘天才病’——阿斯伯格综合征。”福州4岁男孩明明(化名)从小就特别聪明,在妈妈开车的时候,他可以化身导航为妈妈指路。妈妈起初挺自豪,但渐渐发现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