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网络侵权类案件审判白皮书,并通报了网络侵权类典型案例。近三年来,进入二审的相关网络侵权类案件超过1600件,主要以网络侵犯名誉权为主,同时涉及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一般人格权、个人信息权益等人格权益,部分消费和服务类案件涉及网络账号、游戏道具等虚拟财产类侵权纠纷以及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保护。
来源:半月谈网“吃瓜”变“吃人”,“围观”变“围攻”……“吃瓜”跑偏有玄机网络热词“吃瓜”,用来比喻以事不关己的态度讨论八卦丑闻、围观个人隐私的行为。客观来看,社交网络时代的“吃瓜”既是娱乐方式,也是社交方式,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引发公共讨论、带来意见表达的多元化。
喜欢一个女孩七年了,昨天又见到了她,从昨天到现在,心里有种莫名的久违的感觉,是的,我曾经向她表白过,她没答应没拒绝,所以从那时到现在,我们一直保持着这种关系,只是由于上学的原因,我们总是分开,而且在四五年时间里,我们变化都很大。
什么是“吃瓜”群?为了增加自己账号的粉丝数量有人利用公众“吃瓜”的心理编造虚假信息误导公众进微信群“造热点”收割流量严重扰乱网络空间秩序吸引眼球近日,标题为“网传济南女生被欺凌”,内容为几名女生殴打并侮辱一名女生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大量传播,引发网民关注,产生恶劣影响。
来源:云南法制报 近日北京四中院二审审结了一起涉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案件实施欺凌的学生被判朋友圈赔礼道歉其家长作为监护人赔偿对方各项经济损失5000元 小张与小黄是同一所学校的同学。某一天,小张看到一篇微信笔记,内容与小黄有关。
说起学生欺凌事件,多数人会想到殴打、索要财物、孤立等现实行为。但除此之外,网络欺凌行为也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与线下暴力直接造成的人身伤害不同,这种伤害虽然“无形”,但依然沉重,其严重程度并不亚于传统欺凌。
Victoria Jaynes The social life of screenshots: the power of visibility in teen friendship groups New Media & Society,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