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赵映光、通讯员汕宣报道:“旱天起惊雷,喧闹锣鼓声。手擎英歌槌,把正义弘扬……”2月14日(正月初五),“中华英歌·舞动汕头”2024年春节英歌舞展演巡游活动在汕头潮阳区文光塔广场盛大举行。
编者按 近年来,英歌舞作为传统文化“出圈”“出海”的代表之一,引领了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新热潮。作为起源地,潮阳历来高度重视英歌舞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为文化“出圈”“出海”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龙年春节,潮汕英歌舞再次火爆出圈。在英国伦敦,潮汕英歌舞《英歌雄风》为龙年英国伦敦“四海同春”新春庆典打头阵,一路上锣鼓声与呐喊声此起彼伏,多达70万人现场围观;在汕头潮阳,15支潮汕英歌队齐聚文光塔广场展演巡游、斗舞炸街,场面震撼,引得现场15万游客和屏幕前的观众赞叹不已。
羊城晚报讯 记者赵映光、通讯员潮阳宣报道:“哈、嘿,哈、嘿……”2月2日(大年初五)上午,汕头市潮阳区文光塔广场和城区部分主干道上,伴随着极具韵律的锣鼓节奏和强劲的呐喊声,一场“年味”十足的英歌嘉年华活动在此上演,涵盖慢板、中板、快板等各种流派的18支英歌队超千名舞者同台“斗舞”
2月2日(正月初五)上午,汕头市潮阳区文光塔广场及周边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海内外游客及市民群众等成千上万人汇集在此,围观“中华英歌 舞动潮阳”2025年春节潮阳英歌嘉年华活动,领略千年古县潮阳英歌的独特魅力,共同欢庆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
新华社广州1月23日电(记者詹奕嘉 赵紫羽)“咚咚锵、咚咚锵”,循着急促而有韵律的锣鼓节奏,古装扮相的表演者迈出欢腾的步伐,英歌槌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有力的弧线,豪迈之气破阵而出。山呼海啸春潮涌,遍地英雄踏歌来。
最近,潮阳英歌又出海了,首次赴新加坡表演英歌舞,受到当地华侨华人和国际友人的热情追捧。12月19日至23日,应新加坡潮阳会馆邀请,潮阳城南忠精英歌队一行45人远赴新加坡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在海外展示潮阳英歌非遗文化魅力,增进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助力汕头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龙年春节,潮汕英歌舞在全网“霸屏”,火爆出圈,不少游客不远千里来到汕头只为一睹英歌风采。在汕头潮阳,15支潮汕英歌队齐聚文光塔广场展演巡游、斗舞炸街,场面震撼,引得现场15万游客和屏幕前的观众赞叹不已。
在现代街头第一次遇见英歌舞,总有一种恍惚,似乎看到了遥远的自己,看到了千百年前砥砺奋进的中华民族。更多潮汕人相信,英歌源于古代潮人的生产生活,吸收众多中华文化元素后不断演变,形成独特的英雄赞歌—是远古潮人在台风洪涝中击水驭潮、在蛮荒之地上驱捕猛兽、在山瘴恶溪里坚守家园的情绪表达。
中新社汕头3月17日电 题: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传承创新中的巾帼力量中新社记者 李怡青“咚咚咚,咚咚咚……”17日,刀马旦装束的西门女子英歌舞队员们迈着独特的英歌舞步伐,加上精准的配合和默契的协作,动作气势磅礴而又整齐划一,阵型变换快捷而又细腻,女子英歌舞呈现出中国传统舞蹈的刚柔
1月24日,汪文斌大使再次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向全球推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配文(翻译):“本周四,在广东汕头市的街头,英歌舞表演者喜迎‘小年’。英歌舞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传统民间舞蹈融合了戏剧、舞蹈和武术等元素,展示英雄的雄健气概。
1月27日晚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与往常大不相同,阵阵哨声和棒槌的敲击声在候机大厅内响起,让行色匆匆的旅客们纷纷停下脚步。这是除夕的前夜,机场内不止聚集了那些怀揣着思乡之情、踏上归途的游子,还有这群格外引人注目的少女。
【来源:汕头日报】10月3日,英歌舞沙滩汇演在潮阳区莲花峰风景区举行。本报记者 方淦明 摄本报讯 (记者林黛婉)“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英歌舞在海边的沙滩上表演,很有汕头海滨城市的特色!”游客在欣赏英歌舞沙滩汇演后都兴奋地说道。
4月5日起,为期三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一绝”的彩街路棚——汕头潮阳贵屿双忠信俗在潮阳区贵屿镇举行,长达2.4公里的书画、图片、藏品等以及文艺巡游活动精彩呈现,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在这场民俗文化盛宴中,声势浩大的民俗文艺巡游活动尤其吸引人眼球。
10月1日清晨,新落成的汕头站内,将要在国庆假期出行的旅客与两场快闪活动不期而遇。歌声萦绕崭新的候车大厅,鲜艳的五星红旗飘动,旅客停下脚步,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共同为新中国75周年华诞献上热烈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