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隋忠伟过年蒸馒头是习俗,馒头、花馍也是腊月里走俏的年货。在日照高新区河山镇侯官社区的张志玲家里,屋子满是淡淡的麦香,甚是诱人。1月17日一大早,张志玲已经“全副武装”,在忙碌的花馍制作中开启了新的一天。“今天要做过年吃的馒头,包含富贵花、锦鲤、兔子等样式。”张志玲说。
文/闲云落雪山东人的主食以面粉为主,馒头、花卷、包子、烙饼、水饺……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但要说德州人的餐桌上,一日三餐里最离不了的,当属馒头。或许正因为天天离不了,馒头被德州人吃出了数不清的花样,诸如各种花鸟虫鱼和人物的造型,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随便你想去。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8日讯北方过春节一直有蒸馒头的习俗。临近年关,家里添置一笼屉雪白松软的大馒头,对于山东人来说,就是“年味儿”的象征。在平原县有一道特色名吃签子馒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签子馒头形、色、味俱佳,其味道香甜,嚼起来柔韧可口,双手握其两端对折而皮不裂。
迎新春,最让人期待的就是进入腊月后空气中弥漫的年味,直到除夕夜来临年味值终于拉满;过大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饭,交流下一年里的经历,团团圆圆、和和气气的氛围就是幸福的模样。在北方山东,大白馒头几乎是家家必备的主食,自然也就成了过年必备的年货之一。
山东人的馒头情怀文/高延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童谣》唤醒了儿时“年”的记忆,也让年味愈发浓烈。前几天,上一年级的孩子突然问:“爸爸,《春节童谣》里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干什么来?”孩子这么一问,把我问了个懵圈。
当山东人蒸起了大馒头、腌起了腊八蒜、晒起了甜鱼、集市上的猪论头卖的时候,这就意味着,要过年了。那要问山东人过年,饭桌上出现频率最高的美食是什么,好客君说“面食”,没人敢说其他的,毕竟顿顿都有新菜,大家过年总都要露露脸,但是“面食”绝对是常驻嘉宾,是贯穿整个“新年”的灵魂。
编者按:春节,中国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2025年,我们将迎来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那么过年,过的是什么?什么是中国年味?山东各地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年俗呢?从腊月廿三开始,大众新闻客户端每日推出一期“非遗里的山东春节”,带您一起寻年味儿。
正所谓“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首北方地区的传统儿童歌谣,完整描绘了民间的春节习俗。到山东过大年!越靠近年根儿,节日气氛更加浓厚。
在山东,过年的民俗有很多:赶年集、贴春联、挂年画、蒸花馍、吃饺子、逛庙会等年俗,一直延续传承至今。其中,蒸花馍可谓很多人记忆中最有“甜味”的民俗。虽然过年包饺子是最有仪式感的“年味”,但“花馍”却是能贯穿初一到十五的美食“主力军”,被誉为“最甜的乡愁”,毫不为过。
中新网济南2月8日电 题:好“面”山东蒸“国潮”花馍 古老“面花”焕发新魅力作者 孙婷婷“二十九,蒸馒头”。对于好“面”的山东人来说,蒸花馍是每个春节“忙年”的重头戏。即将到来的龙年,更是激发了山东人骨子中对“面”的热爱。
青岛市城阳区“上马周氏花饽饽”新年花馍出炉 工坊 供图“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山东青岛素有过年蒸花馍的习俗,寓意着来年发大财、日子过得蒸蒸日上。每逢春节临近,青岛几家花馍店都开始赶制花馍,作为青岛年货,供应节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