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表演气势磅礴。(拍摄:李加诺)欢快轻盈的手帕舞表演。(拍摄:李加诺)1月22日,郴县广场上热闹非凡,郴州市苏仙区 2025 “强基工程” 文艺助力基层文明建设行动暨新时代新春联 “百千万” 艺术工程活动在此盛大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汝城报道白天街头观故事会,晚上村头赏龙舞,乡村礼堂看祁剧......新春佳节、年味浓浓,湖南汝城县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接续登场,一浪高过一浪,不断渲染祥和喜乐氛围,持续扮靓群众节日生活。作为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汝城县富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多彩民俗。
红网时刻新闻1月17日讯(通讯员 唐雨琪 曹勇)1月17日,第八届坳上古村“赶年会”活动火热开幕,坳上古村张灯结彩,装扮一新,喜气洋洋。游客穿行在古村中,欣赏美景,品尝特色小吃,感受古村浓浓的年味。“赶年会”是苏仙区坳上古村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源自唐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红网时刻新闻1月6日讯(通讯员 邓文超)春节,空气中弥漫着喜悦的年味。在郴州市宜章县吴家村,村民正在做当地一种传统美食“过年糍粑”,人们把它作为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期盼新的一年像糍粑一样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新年第一次出行,要吃两个鸡蛋!”“去单位值班记得吃两个鸡蛋!”……在汝城县,正月里孩子第一次外出,父母一般会这样叮嘱。蛋象征着团聚、和和美美,故又称“团圆蛋”。过年吃蛋,象征着一年都圆圆满满,福气多多,喜气多多,是非常吉祥的祝福,过年吃蛋在汝城县被广为流传下来。
来坳上古村赶年会。(拍摄:李加诺)1月17日至19日,郴州市坳上古村迎来了一场盛大的传统岁时节日民俗活动 —— 赶年会。这一习俗自唐代传承至今,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村的年画已带有浓郁的蛇年特色。
红网时刻新闻1月30日讯(记者 唐哲宁)祥蛇贺新,时和岁丰。1月30日大年初二,许多市民出门逛景区、品美食、赏民俗,生活甜甜蜜蜜,日子红红火火。在郴州长卷,记者看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市民携亲朋好友前来休闲观光、打卡拍照,各得其乐。
“咚咚锵,咚锵咚锵咚……”1月23日正月初二上午,宜章县黄沙镇石头寨村庄里锣鼓喧天、龙腾飞舞,该村村民自发组织的舞龙队以舞龙闹新春的方式共庆新年。喜乐欢畅的氛围吸引众多群众前来观看,整个村庄沉浸在锣鼓声、唢呐声、村民的欢笑声中,浓浓的年味弥漫开来。
红网时刻新闻1月24日讯(通讯员 胡喜华)记忆里的年味,是从宰杀年猪的那一刻开始弥漫。以前,每当冬月末来临,乡亲们就忙着准备杀年猪。家家户户都养猪,这些肥猪用自家粮食、淘米水和熟食喂养,“宠养”了一年有余,生长期长,肉质鲜美,是正宗的土猪肉。
红网时刻新闻1月17日讯(通讯员 艾学杰 包丹华 记者 何雨杏)春节至,年味浓。在宜章县五岭镇浒口村村民杨菊英家中,一家人与隔壁邻居一起做桃环,大家一起其乐融融。“桃环”一般为6个大圈6个小圈,比作一年6个大月6个小月,寓意月月红、六六大顺、阖家团圆。
红网时刻新闻2月5日讯(通讯员 陈卫平)2月5日,在临武县楚江镇冲头瑶族村,村民以打糍粑、杀年猪、灌血肠等形式,寄托着瑶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传统习俗迎接新年的到来。冲头瑶族村是临武县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然村,文化底蕴丰厚。
红网时刻新闻1月27日讯(通讯员 包丹华)春节前夕,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在宜章县一六镇观音寺村,家家户户正在准备过年必备传统小吃“糖果”。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不仅传承了传统习俗,更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2月9日,把红彤彤的“福”字倒着贴在大门的正中间后,阿里倒退了几步,仔细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嗯,好看!福到了!”阿里的全名为穆罕默德·阿里,来自埃及开罗。2008年,阿里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2015年,他随妻子来到她的家乡郴州创业。8年过去了,阿里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
红网时刻新闻1月26日讯(通讯员 李加诺)1月25日,大年初四,天空晴朗,北湖同心桥村村民与郴州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联合在广场上舞龙舞狮、旱船花轿、骑驴迎亲、猪八戒背媳妇以及全家四代同场献技大头娃,开展为期两天的“民俗文化闹新春,红红火火过大年”传统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