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刘怡彤, 张婷, 施举红.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治疗进展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 46 : 305-310.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20716-00602.近年来,EGPA治疗及患者管理逐渐规范,特别是针对EGPA的生物制剂疗效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嗜酸性肉芽肿是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良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好发于男性,3/4见于20岁以下。病变可单发或多发。单发病灶常见于颅骨、股骨与脊椎。大多数病变发生在颈椎,儿童好发于颈椎中间的几个椎体,成人多发生在颈2椎体。
来源:人民网2023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国际上将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希望借此呼吁全社会关注罕见病患者现状,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环境。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简称EGPA,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EGPA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引用本文:刘怡彤, 彭敏, 张婷, 等.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与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比较.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4, 47: 887-895.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40229-001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实习生 洪小澜 上海报道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以下简称“EGPA”),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人数较少、社会对其关注度较低。根据临床数据,EGPA发病的平均年龄在40-50岁,高峰年龄为30-40岁,男女均可能患病。
嗜酸性肉芽肿 骨嗜酸性肉芽肿一般是指局限于骨的组织细胞增殖症,可为单发或多发,本病多起自于儿童,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岁以下男性多见,约1/3 见于4 岁以下的幼儿,3/4 见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平均发病年龄为 10岁。
Hopke K P , Sargent S J . Novel presentation of eosinophilic granuloma complex in a cat.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Open Reports, 2019, 5:20551169198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