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在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里,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家家户户存满了绫罗绸缎的景象。丝绸,是我国一张鲜活的文化名片,漫长的历史长河也孕育了丰富的丝绸文化。
方豪先生前文中所称袁守和先生,即袁同礼先生,“守和”是他的字。唐德刚先生《晚清七十年》一书中说,“袁同礼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历史上是排有他一定的席次的。”唐德刚的中国近代“转型”(transformation)问题,就是以袁同礼先生为例来说明的。
陈寅恪向来被誉为学贯中西的大家,其西学的水准似乎不成问题。另一方面,陈寅恪治学主要在中国文史及东方学领域,不大论及所谓西学,而且极少称引西说,似乎又不在后人眼中的近代输入新知者之列。近年有学人提出陈的西学未必好,只是并无论证,亦未树立准则,似有故标高的之嫌。
本文作者黄强很早就知道协和医院,中国一所著名的医院,医疗水准很高。但是并不清楚以协和冠名的多所大学,都与医疗有关。知道华西医科大学,是十多年前,治疗牙齿时,为我治疗的主治医师是华西医科大学毕业的,现在都是教授了。
欧阳翥,生物学家,1898年生,1933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此书由段熙仲作序,他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柳诒徵弟子,所以国学造诣颇深,有《礼经十论》、《公羊春秋三世说探源》、《鲍照五题》、《水经注》等著作。
点校本《新元史》,包括《新元史》二百五十七卷,并附《新元史考证》五十八卷。《新元史》为纪传体史书,全书结构与《元史》基本相同,也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但对《元史》有不少增补订正,对了解元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人物、制度等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洪钧作为公使在派驻欧洲期间,发现有关于元史的“西域书目”,在使馆译员金楷理的帮助下,立志撰写《元史译文证补》一书。得益于高田时雄的考证,金楷理其人其事已为人所知,但还几无人提及他助洪钧译书之事。早年来中国的西方人士,多以马可波罗自譬。
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出版后,学界为之震动。一时洛阳纸贵,一书难求。当时日本印刷出版技术较中国先进许多,铅字版较刻板本相比,价格也低廉许多。三年后,《元史译文证补》再版发行,部分返销回国内,以解学者之亟需。
葛兆光教授在《中国宗教史研究的百年回顾》一文中将20世纪上半叶的宗教史研究视为文献学与历史学研究阶段,佛教研究方面列举的学人是梁启超、胡适、陈寅恪、汤用彤、黄忏华,道教研究方面开出的名单是许地山、傅勤家、陈垣、陈国符,皆名闻遐迩,除了傅勤家。
陈寅恪在家中走廊为学生授课。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于1962年下记云:初春,陶铸同志陪同胡乔木同志到中大看先生,谈及旧稿重印事,虽已交付书局多年,但却迟迟不予出版。因言“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笑答云:“出版有期,盖棺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