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有两个影响因素,一个是心,一个是肾,我们很多人知道身体的阳气是来自心阳和肾阳的,这两股阳气在身体里非常重要,而少阴病就是因为这两股阳气亏损,才导致的,当两大阳气都亏虚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全身上下都是冰冷的,且身体运作都困难。
就连仲景都用上了“死”“不治”等字眼形容,可见是极其严重与危险了。那如果你身体里面的两大阳气都亏虚了,全身上下没了阳气的来源,可想而知不光是五脏六腑一片阴寒之象,就连浑身上下也没有“一点热气”,冷的手脚冰凉暖不热,身体蜷缩在一起,被子盖了一层又一层还是止不住地冷,拉肚子止不住,提不起精神,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心慌失眠,似醒似睡,已经是及其危险严重的地步了!
又是一天惨淡经营,既然生意不兴,何不聊发书癖,安心读几页书。对于《周易》真如叶公好龙,曾千万遍对自己说,有一天一定要学习一下《周易》,这可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啊。作为一个华夏子民,老祖宗的东西不可不学,不可不会,不可不通。
小编导读相信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们对于“体质”肯定都有所了解,目前我们用得比较多的是九种体质分类方法。虽然大家是近些年开始对体质关注,但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之中,古代的人们就已经探索了不同的体质分类标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跟随内经名家翟双庆教授,了解一下《黄帝内经》里的体质分类法。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过程,就是疾病越来越严重的过程!说到体质,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中医9种体质。不过,中医还有一种一种体质划分法——根据人体阳气的由强到弱,分为: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今天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