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王爱爱与她的几位弟子。“爱爱腔”是王爱爱在自己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在继承了程玉英老师慷慨激越、一泻千里的“嗨嗨腔”基础上,又吸收了牛桂英老师字正腔圆、委婉缠绵的艺术精华,才逐步形成了她自己独具特色的唱腔风格,才被誉之为“爱爱腔”的。
我心目中的王爱爱与爱爱腔常启钊一九六零年,是我步入梨园的第一个年头。酷爱戏曲的我,从那时起,便有幸荡漾在晋剧艺术的海洋里,沐浴着大梨园的灿烂和芬芳。六十年代初,王爱爱老师发行了《四月里南风吹动麦稍儿黄》的第一张唱片。
7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84岁晋剧艺术家王爱爱指导青年演员表演晋剧。当日,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现身《走进大戏台》“戏曲大师课”,为广大戏迷讲述晋剧艺术魅力,并与徒弟们分别献唱晋剧经典唱段,迎来阵阵掌声。
12月5日,晋剧名家王爱爱艺术流派“爱爱腔”传承工作室在我市鼓锋晋剧团揭牌成立。传承工作室将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挖掘整理晋剧戏曲文物艺术资料、师徒传承等形式培养优秀戏曲表演后备人才,为戏曲艺术发展做出新贡献。
在几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她刻苦磨炼,博采众长,特别是继承、吸收了牛派、程派的艺术精髓,根据自身条件,不断改革、创新,在晋剧青衣行中创造了个新的流派,将晋剧青衣行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一位在晋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的流派代表人物。
12月5日,王爱爱艺术流派“爱爱腔”传承工作室揭牌仪式暨收徒仪式在汾阳市举办,山西省演艺集团总经理、山西省戏剧文化促进会主席梁军,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山西省艺术研究院等汾阳市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参加此次活动。
或许是由于我奶奶筱桂花曾经和丁果仙老师在一起合作演过戏有关,我很早就听说丁果仙这个响亮的名字了,但我和丁老师最早的接触是在1960年,那时省里决定成立一个青年团,把我和刘惠生从晋中调来,从那时候起认识了“丁牛郭冀”等艺术前辈。
传统晋剧《桑园会》,又名《秋胡戏妻》。鲁国大夫秋胡在外为官二十余年,辞官回乡,在桑园遇妻罗敷,不敢冒认。秋胡故意以带信为名,调戏罗,罗愤而逃回。秋胡至家,罗羞愤自缢,经秋胡母子急救脱险。母责秋胡,命其向罗赔礼,夫妻和好。
专场演出在相声《学电台》中拉开帷幕。太原莲花落《立竿见影》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演绎了国家级非遗文化的魅力;相声《欢声笑语》说学逗唱,令人捧腹。碗碗腔小戏《婆媳情》选段、天津非遗文化古彩戏法等精彩不断,让人目不暇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2周年,由山西省晋剧院推出的《红色经典》晋剧专场晚会将于5月22日、23日在太原工人文化宫精彩上演,与观众再度重温红色革命情怀。
王爱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代表性传承人,是德艺双馨的晋剧表演艺术家, 开创了晋剧史上的一个流派,成为晋剧青衣行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2008 年 6 月 12 日, 山西省为 27 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颁发证书。
张芝平,吕梁市临县人,山西省晋剧院演出团青衣演员,毕业于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音乐系,师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苗洁,曾荣获校园文化艺术节戏曲表演一等奖、校园文化艺术节民歌大赛一等奖第一名,是山西省黄河流域红梅奖获得者、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全国戏曲擂台赛十二强选手。
听着晋剧《打金枝》里的一段戏,让我的思绪又飘回那魂牵梦萦的家乡。“在宫院我领了万岁的旨意,上前去劝一劝驸马爱婿。劝驸马你休发少年的脾气,国母我爱女儿更疼女婿”……这是我们山西晋剧《打金枝》里皇后的一段劝宫,山西著名演唱家王爱爱独特的唱腔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