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斤藕梗里抽出100多克藕丝,只能做10盒藕丝印泥;16年来有七八人拜师学艺,仅有一人坚持下来……提起这些,常州龙泉印泥第六代传人、75岁的缪德根颇为感慨。这些年来,龙泉印泥年销售额一直徘徊在几十万元,印社处于亏损状态。他接手印社后,十几年来“搭”进去百万余元。
龙泉印泥、西泠印泥、八宝印泥被称为“中国三大印泥”,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龙泉印泥始创于清康熙二十一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很多读者都知道“龙泉印泥”非常珍贵,但却不了解为何它是皇家贡品,其实,我们通过三个独特的工艺,就能寻找到答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莲花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也是一种富有用途的植物。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派上用场,比如莲藕可以食用,莲子可以入药,莲叶可以包粽子,而莲叶下面的藕梗,也有一种神奇的用途,那就是制作印泥。印泥是一种用来盖印章的材料,它的质地柔软,颜色鲜艳,能够清晰地显示印章的纹样。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在我们了解的外国的文化的同时,外国人也在了解中国,中国有很多让他们叹为观止的国粹,而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堪称我国最顶级奢侈品之一的东西,世界上最贵的泥:一两黄金一两泥,古时是贡品,现在为国礼!
又是一年武陵山间水稻插秧季,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铜鼓镇清泉村,水稻田间时时回响着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唱段,一群特别的非遗技艺阳戏(酉阳土家面具阳戏)表演者,往来于田间地头,他们忙时翻土培秧,准备着水稻插秧;闲时则舞枪弄剑,排演着表演剧目。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龙泉印泥,世界上最贵的“泥巴”,仅一块就价值一万,价格堪比黄金,用它所盖下的印章,遇水不烂,火烧留痕,如果你想拥有它,就需要提前六年预订,因为它的制作工序和所用材料都非常复杂。
剪纸、琴筝制作、雕版印刷、书画篆刻……来到扬州的仁丰里,仿佛来到了一座非遗博览馆。在街上58家文化空间,都可体验非遗技艺、传统民俗。江苏目有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彡寻民艺”文化空间便是其中之一,在这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以民间文艺为载体的文创产品。
*本文为《半月谈》2024年第20期内容很长一段时间,非遗面临“有学而无继”的窘境。近年来,非遗领域“二代回归”现象凸显:或是辞职归家,或是学成归国。他们选择主动接班,通过新见识、新视野打开非遗传承的新空间,但也不断遭遇新问题,产生新困惑。
在湘西古丈的深山里,一对叔侄埋头研究《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等中国古籍,至今已成功“复活”了24种传统工艺或物品。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李丹 古丈报道你看过《齐民要术》吗?成书于北魏末年、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你读过《天工开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