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由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在京举办。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法学院教授申卫星以视频形式为论坛致辞。他表示,探究事实的真相在人工智能时代至关重要。
4月28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互联网3.0: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给Web3.0产业发展带来三项挑战。
中新经纬5月24日电 5月23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孙茂松在北大光华度小满大模型公开课中,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影响。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基本定位是启发、辅助人类,不会取代人类,但会取代相当部分低端智力劳动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英姿 王贵彬)9月21日,在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作了题为《致广大而尽精微——人工智能与文化的双向联动》的演讲并表示,在目前阶段,文化产品实际上最适合人工智能(运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陈归辞 上海报道5月25日,在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2024年度大会上,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冯润桓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伴随着风险,这给保险业带来了机遇。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AI产业中可能发挥风险管控的作用。
近日,在北京市科协专业智库“论策论道”沙龙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正风就“当代科技伦理问题及其治理”作报告。他提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突破,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哲雯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生态建设,助力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11月28日,北京市科协与朝阳区政府联合举办了专业智库“论策论道”沙龙活动。活动中,众多专家作精彩报告,并就人工智能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大会现场人脑是如何表征和记忆语言的?为什么说语言智能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能否根据神经影像数据解码出大脑思考的内容?人工智能对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哪些冲击和挑战?9月7日至8日,首届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高层论坛暨第七届中国语言智能大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
中新网上海7月5日电 (许婧 杨海燕)“‘人工智能+’为构建新质生产力注入活力的最好途径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5日在上海出席“加速‘人工智能+’构筑新质生产力”论坛时如是说。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赵竹青)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世界,成为驱动经济和社会创新的强大引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何新趋势,怎样更好地让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在近日召开的2024中国自动化大会上,与会院士专家展开了讨论。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机遇湾区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分论坛集聚多位大咖嘉宾,畅谈湾区人文精神,为共建人文湾区、共享机遇湾区建言献策。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我们的历史、绘画和审美。
近日,2024中关村论坛金融科技论坛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行。论坛主题为“人工智能助力数字金融发展”。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对金融行业影响巨大,既带来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带来了安全的挑战。未来应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金融科技体系。
11月15日,2024西丽湖论坛在深圳举办。会上,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发表了《城市创新发展与AI安全治理》的主题演讲。他谈到,教育、人才和科技之间的协同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创新生态。那些在教育、人才和科技领域领先的西方城市,也是其创新生态长期积淀的结果。
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奥本海默时刻?9月5日下午的外滩大会科技伦理见解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与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值得关注的是,对AI前景怀有期待的同时,学者们也不可避免有着担忧与反思。
京时间10月29日下午消息,今日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在京举办。在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媒体见面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施一公谈了自己对未来科学大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