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篇推出“最可爱的人”系列特别报道忆往昔峥嵘,缅国家英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封面新闻邀您一同追寻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足迹,回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火岁月,寻访健在老英雄,听“最可爱的人”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记忆。
95岁的许昌老兵:炮弹曾落身边,一事成终身遗憾‖老家许昌文·图‖赵昊奇初冬时分,阳光透过叶片斑斓的树木,散落在地面上,留下稀稀疏疏、不问去向的影子。孙拐村各家各户院墙前的花坛里,种着嫩汪汪的青菜,农家人喜爱劳作,像园丁伺弄花草一样精心地打理着自家的小菜园。
在陈添霖老人家门口,悬挂着一面义诊告示牌,坚持了十多年,如今身体大不如前,义诊也停止了。陈添霖老人回忆起抗战中牺牲的战友,神情悲伤。福州新闻网4月28日讯(记者 邱陵 实习生 颜学辉 通讯员 陈上元)“我的战友都牺牲了,包括20多个福州同学,现在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展现中国共产党员,在各个历史时期,用奋斗激扬青春志,用实干书写百年史的故事,接续传承红色基因,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闪电新闻客户端特别推出系列短视频策划《我们正青春》。
家住贵州省余庆县的抗美援朝老兵刘兴祥现年91岁。1950年底,刘兴祥光荣参军,次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随部队入朝,执行铁路抢修、抢建任务。从需要人照顾的小个子,到独当一面的战士,不论在何种条件,刘兴祥都不辱使命,积极战斗。
为更好的传承抗战老兵们顽强拼搏、为国奉献的革命精神,大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一系列走访关爱抗战老兵活动。第一站来到了抗美援朝老战士梁守付的家中。梁守付,1929年11月出生,大城县平舒镇五方村人,1948年入伍,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六军一九六师五八七团三营九连战士。
今年91岁的黄登忠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倩 通讯员帅瑜 吕涛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在朝鲜战场上的首战,这一天也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在湖北谷城,91岁的老兵黄登忠,讲述了自己在上甘岭战役中的难忘经历。
在战场上,他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后勤兵。炮弹,那些冰冷而沉重的家伙,是他的伙伴也是他的使命。拉炮弹、装卸物资,每一个动作都关乎着前线的生死。同时,痢疾如恶魔般缠上了他,在他的身体里肆虐,肚子里仿佛有一团燃烧的火焰。然而,他没有时间停歇,只能拖着病体,继续在炮弹与物资间穿梭。
近日,通海县公安局秀山派出所秀麓社区警务室收到群众主动上交的炮弹1枚,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缉枪治爆出成效 老兵主动上交炮弹1月7日11时许,秀麓社区居民李某手提一个“铁疙瘩”来到秀麓社区警务室,将“铁疙瘩”交给社区民警。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前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古训历久弥新,老祖宗的话语深刻揭示了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或许大家未曾细想,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士兵们丰富的战略资源究竟源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