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王大娘子常常把“我父亲配享太庙”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在网络上火速出圈,用于形容某个人具有卓越的能力和贡献,是最高级别的赞赏和认可。网友们将其灵活运用,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幽默感,让“配享太庙”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的热门词汇。
关于张廷玉的功绩暂且不论,单就配享太庙一事来看,他的一些做法还是值得商榷的,甚至可以说,配享太庙并非是张廷玉的荣誉,反而是他一生唯一留下的“污点”。诸位莫急,有乾隆御制诗为证,诗曰:造膝陈情乞一辞,动予矜恻动予悲。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一下什么是“配享”。配享通俗地说,就是在祭祀的场所,在主位神牌的两旁供上地位稍低的人的神牌,作为配角,与主位神牌共享供奉的香火。配享在我国由来已久,比如在孔庙中就有“四配”,这四个人都是孔子最有成就的弟子。后来还有“十二哲”,这十二个人也是被历代推崇的先贤。太庙是指皇室的家庙,里面供奉着历朝皇帝、皇后,以及功王功臣。但在说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帝、后作为太庙的主角,称为“升袝”太庙,其他人只能称为“配享”。
有些人想施展才华,有些人想忠君报国,有些人想万古流芳,还有一些人,则是对官吏的优厚待遇趋之若鹜。综上所述,唐代的致仕官员待遇问题在当时是受到国家的重视的,在继承前代致仕制度的同时,唐廷对此又有所发展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官员致仕待遇,比如关于如何保障官员在致仕之后拥有正常生活,使
#头条创作挑战赛#文|小雨淅淅编辑|司徒夜“渣爹”这次终于不渣了!在《玫瑰的故事》中,刘钧撕掉了“紘郎”的标签,成为了推心置腹的优秀长辈。与以往好吃懒做、唯唯诺诺的父亲形象不同,这次的父亲,十分明事理。终于,“我那不靠谱的爹”,也“配享太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