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辟谣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与健康、养生息息相关的节日。有的人认为在端午节喝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也有人认为端午节这天,用艾草水洗澡可以散寒止痛、祛湿止痒。我们过了这么多的端午节,对健康、养生方面的误区,你到底知道多少?
很多人对雄黄酒的概念还停留在《白蛇传》中,传说中一年临近端午节,法海和尚告诉许仙:“给你家娘子喝一杯雄黄酒,她会现出原形”,许仙犹豫间劝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白娘子抵挡不住变回大白蛇,将许仙吓的灵魂出窍,当场死去,才引出了了白娘子“蓬莱仙山盗仙草,帮夫君起死回生”的故事。
记者 彭茜 设计 帅为“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说起端午,你会想到什么?屈原、粽子、划龙舟…… 其实端午节还有很多你不熟悉的“冷知识”:屈原不姓“屈”、雄黄酒别乱喝……是时候扩充你的知识点了!
据桂林市人民医院,洒雄黄水、喝雄黄酒是端午的传统文化习俗之一。但广西桂林的屈女士今年端午期间却将雄黄直接放到了家里的水缸和水井中,日常煮饭煮菜以及烧开后喝的用的都是“雄黄水”。结果,包括屈女士自己在内的一家七口人相继病倒,送医后均确诊为砷中毒!
放了三年的自制雄黄酒,加热饮用,56岁黄伯(化名)一杯就把自己喝进了抢救室。“是喝加热雄黄酒引起的急性砷中毒。雄黄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砷,加热可分解氧化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向澎湃新闻表示。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重五节。但据我国著名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考证,江南一带的古吴越人,以龙为图腾,“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这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到端午节,你们是不是首先想到的就是香喷喷的粽子、激烈的龙舟比赛,还有神秘的雄黄酒呢?不过,在《新白娘子传奇》里,白娘子因为一杯雄黄酒而露出了真身,吓得许仙魂飞魄散,这可真是让人捏了一把冷汗呀!那么,雄黄酒到底是什么来头呢?它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端午至,粽米飘香,龙舟竞渡,作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粽子的原生态包装材料到绿色低碳运动赛龙舟,粽叶的丝丝飘香之中,浸透着家国情怀,也传递出先人们尊崇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端午节,是一个颇具传统色彩的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随着养生风潮的兴起,天然、无污染的自制酒备受欢迎,更是不少“家宴”的重头戏。其实,看似纯天然的自制酒,实则暗藏风险。近日,浙江的黄先生“小酌”一大杯自制雄黄酒后头晕眼花,腹痛不止,又拉又吐。起初,他和家人都误以为是吃坏了肚子。第二天,黄先生突然昏厥,家人立即把他送到医院。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又称重午、重五。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最为普遍的说法是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品德高尚,才学出众,热爱祖国,早年深受楚怀王的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中新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 上官云)“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又是一年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欢欢喜喜过大节。为什么此时要悬挂艾草、佩戴香囊?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孟令法解释,端午又被视作古代的卫生防疫节,人们会在此时采草药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