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戈铁马,英雄浪漫的战国时代,秦王嬴政顺势而起,他“虎躯一振霸气生,腰带神剑龙鸣声”,乐此不疲征战六国,使“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作汾流紫”, 从而建立无上伟业,成就无上帝位,史称秦始皇,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然而后世对他褒贬不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西周灭亡后,春秋战国时期持续了五百四十九年,在秦王嬴政的带领下,采取"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的策略,秦国仅凭十年时间,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重新实现神州大地的再次统一。
《史记》记载:“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奉秦始皇” 。始皇十八年,王翦再度奉命统秦军伐赵,战事进行了一年多,秦军攻城拔寨,屡破赵军,终于摧垮了赵军 ,赵王迁被迫投降,王翦率军全部平定了赵国,并把赵地划为秦国的一个郡。
公元前226年,秦朝成功地镇压了新郑起义,总算让帝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接下来秦王嬴政即将发动大规模的灭楚之战,为了能够让后方得到保障,当时嬴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了,他将秦国的丞像昌平君调到了原来楚国的都城进行镇守,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安排应该是万无一失的,因为嬴政非常信任昌平君,昌平君也是嬴政的表叔。
攻灭楚国,是秦国完成统一霸业中最重要的一环。秦始皇(采用通用的名号,此时,他当然还只是叫秦王政)有了这个打算之后,咨询了不同的将领。他问年轻勇武的将领李信说:我想攻打楚国,不知道将军估计需要用多少人马?李信说:不过用二十万人足矣。秦始皇又问老将王翦。
两次败在同一区域,数十万秦军阵亡,嬴政怒派"乌合之众",大胜嬴政继位时,大秦国力强盛,已经可以睥睨群雄。吕不韦辅政期间,虽然独断专权,可也为大秦东出积蓄了国力。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平定嫪毐之乱,免去吕不韦丞相职务,短短十几年间,嬴政指挥大秦虎狼之师,横扫群雄,完成统一。
从秦朝到汉朝,在这两个伟大王朝的征战史中,涌现了许多显赫的军人世家,然而最富悲剧性的大概要数飞将军李广家族了。李广的先祖李信,秦国著名将领。公元前226年,李信以轻骑兵迅猛突进,大败燕太子丹,为扫平燕国立下汗马功劳,深得秦王嬴政信任。
公元前224年,韩、赵、燕、魏相继为秦所灭,秦王嬴政决定乘大胜之势,发动灭楚战争。但在动用多少兵力上,王翦与李信发生了分歧,李信认为20万秦军即可灭楚,而王翦则坚持非60万不可。最终的结果证明,王翦是正确的。那么,王翦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得出灭楚需要动用60万兵力的呢?
在上一节中,我们讲述了秦国在秦始皇即位以前存在的一系列隐患,进而导致了秦国在战国末期的叛乱狂潮。其中,公元前241年的蕞之战虽不涉及地方叛乱,但颇为特殊。是年,以赵、楚为首的纵军联合攻秦,一直攻击到了紧邻咸阳东部的蕞城,之后因为某种原因而神秘退兵了。下图为蕞之战的大致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