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深海一号”电 (记者王聿昊)船时8月18日13时许(北京时间11时许),深蓝色的西太平洋海面上,“蛟龙号”搭载科学家许学伟、潜航员齐海滨和张奕完成航次首潜,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
首次在大西洋开展下潜作业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目前已在南大西洋完成23次下潜并创造九天九潜的下潜新纪录。记者27日从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获悉,“深海一号”船执行的中国大洋83航次第一航段聚焦南大西洋中脊热液区。
参考消息网8月19日报道据俄罗斯卫星社网站8月18日报道,船时2024年8月18日13时许(北京时间8月18日11时许),抵达西太平洋首个作业区的“蛟龙号”搭载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首席科学家许学伟和潜航员齐海滨、张奕完成航次首潜。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行研制的载人深海作业型潜水器“蛟龙号”,早在2012年6月,就在全球最深的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深海7000米级下潜海试,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而且还是作业级别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远超那些观光级别的。
新华社“深海一号”8月28日电(记者王聿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8日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第9次下潜作业,潜航员傅文韬、下潜科研人员张睿妍和王琪从4706米深海采集到5种生物样品。当日的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处海盆进行,最大下潜深度4706米。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这是咱们老祖宗千百年来的梦想。但现如今,这些梦想已经一一实现了。比如今天要讲到的蛟龙号潜水器,就是一个圆梦工具之一。截至今年8月份,该潜水器已完成第300次下潜。
首次在大西洋开展下潜作业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目前已在南大西洋完成23次下潜并创造九天九潜的下潜新纪录。目前“蛟龙号”技术状况良好,已在彤管、洵美等多个环境复杂的热液区开展精细调查和高效作业,获取了地质、生物等样品约300件和环境、视像等数据约4TB。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1日讯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蓝色空间,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新疆域。提到深海探索,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蛟龙号”!“蛟龙号”承载了我国载人深潜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甚至可以说“蛟龙号”吹响了中华民族进军深海的号角。
8月18日,“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下潜出水。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队8月18日在西太平洋海域顺利完成“蛟龙号”航次首潜,这也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
在我国的深海探索征程中,“蛟龙” 号一直是当之无愧的 “明星” 装备。作为经略深海的 “国之重器”,它肩负着探索海洋奥秘、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使命。而如今,一则重磅消息传来:“蛟龙” 号升级换装后,将于今年2 月完成水池试验,3 月开展应用海试。
船时2024年8月18日13时许(北京时间8月18日11时许)抵达西太平洋首个作业区的“蛟龙号”搭载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首席科学家许学伟,潜航员齐海滨、张奕完成航次首潜这也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自2009年8月3日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7日讯“十三五”以来,山东在海洋科技领域方面飞速发展,承担了全国近一半的重大海洋科技工程,研发了智能浮标、深海浮标、水下无人航行器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向阳红01、科学号以及海龙、潜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装备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