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战国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释义】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也写作“学步邯郸”。相传战国时期,赵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家庭出身还算不错,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学识、人品也算得上是一个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感觉总是低人一等的~衣服总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的高雅…
位于邯郸市丛台区的学步桥,在邯郸的成语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在这里诞生了邯郸学步的成语。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