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11月15日至16日,由福棠儿科医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外科承办的第十届小儿微创外科高峰论坛暨微创万里行(首都儿科研究所站)成功举办,国内外儿童专科医院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儿童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在充满童趣与欢乐的“六一”儿童节,首都儿科研究所成为了一个令人惊喜的乐园。为了让孩子们在医院也能感受到节日氛围和特别关爱,神经外科、胸部及肿瘤外科及社会工作部的医务人员为住院患儿准备了一份份充满爱心的礼物。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2月8日,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胸外党支部开展“凝心聚力大练兵,医护携手保童康”春节主题党日活动。神经外科、胸部及肿瘤外科病房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且严重。在节日期间,患者安全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4月30日,在北京南站开往上海的G23次列车上,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保健中心执行主任王琳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在济南西站下车,突然广播声响起:“紧急求助,17号车厢有一位旅客突发疾病,情况危急,如果您是医务工作者,请到17号车厢协助救治。”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4月19日,首都儿科研究所成功完成首例无管化自主呼吸胸腔镜下叶外型隔离肺切除术。无管化技术是指在围手术期避免插入各种管路,如气管插管、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可以极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加速患者的康复。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当双侧胸腔、三个病变、单侧切口、微创手术、一期切除这五个极具挑战性的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台手术中时,其危重性、疑难性与复杂性超乎想象,这不仅是对主刀医生精湛技艺的严苛考验,更是一场与病魔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如同在悬崖边缘行走,不容丝毫差池。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瘤子取下来了,天呀!太好了!”“右肾也保住了。”手术室里掌声一片,欢呼声高低起伏,这台经历了5个小时的手术终于到了尾声。2022年9月,两岁多的嫣嫣开始出现腹泻,每天都要排多次黄色稀水便,吃了很多种止泻药都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