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输入简短的文字,大模型自动生成创意图像和视频;扫描X光、CT影像,大模型辅助医生为患者分析诊断病情;1分钟内快速预测未来10天的天气,若有极端天气可能,提前发出预警……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应用层出不穷,正在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人工智能大模型”入选《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是指拥有超大规模参数(通常在十亿个以上)、超强计算资源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完成各种复杂任务,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今天继续在天津举行。去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热度不断攀升,国内外一大批创新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大研究力度,纷纷推出各自的大模型产品。在本届智博会上,40家知名大模型企业集体亮相。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近日,国内首批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的大模型产品陆续上线,正式向全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大模型技术指的是使用大规模的神经网络模型,基于语言的交互来完成各类人工智能任务的技术,当前,大模型技术在全球快速迭代,目前已经有了ChatGPT等应用。
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3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入选。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一种能够利用大数据和神经网络来模拟人类思维和创造力的人工智能算法。一般来讲大模型它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然后来理解和生成我们日常所用的这种自然语言。2023年国产大模型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据统计,仅2023年1月至7月就有64个大模型发布。
近期,人工智能大模型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从知识中来,大模型的能力来源于人类的庞大知识库;到知识中去,大模型也将重新塑造人类知识应用、创造和转化的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巨大价值。《大模型时代》一书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展望。
近期,国内多家科技企业或科研机构面向公众正式开放自研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标志着国内大模型从小范围内测开始走向大规模应用。大模型将如何为个人和产业赋能?这轮开放服务将为行业竞争带来什么影响?国内大模型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比如我要生成下面的图片,我需要告诉ai我的要求,于是我输入了prompt:small blue kiddie size pool in background with dog laying inside it eating bubbles 35mm l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