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德国女性在农场劳作。二战期间,上百万的法国、比利时等盟军战俘被德国扣留。无军衔的普通战俘必须工作,地点可能在农场、工厂或企业。由于维希政府的合作态度,对法国或比利时战俘的看守非常松懈,这使他们逐渐融入了德国普通民众的生活。
美国因日本突袭珍珠港而匆忙参与二战,当时国内并没有建造任何战俘营的想法,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美国也没有大规模的在本土接收过战俘。因此美国政府最初压根就没想过要自己接收战俘,但事情到了1942年秋天的时候发生了变化,英国政府开口了,要求美国政府至少接受5万名北非战场上的德军战俘。
吃好喝好才能有力气去干别的事情,从古至今这个道理也没有变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的饮食是战场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然它算不上是决定因素。就拿德国来看,武器装备算是精益求精,在侵占了大片土地之后,食物的供给也要强于其他国家不少。
1945年5月8日,随着德国的败亡,盟军在欧洲的战事已经结束,但围绕德军战俘的处理很多人都没人关心,毕竟没人去关心一个战败国俘虏的下场,至于日本战俘倒是很多人知道,超过60万的日本战俘被送到西伯利亚挖土豆,很多人都死于疾病和饥饿,其实德国战俘的下场和他们也差不多。
陈独秀先生在《敬告青年》中曾寄怀于中国青少年:“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在人身。”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后的德国,一个落魄的监狱囚犯一步步从底层淤泥攀爬,摇身一变,成为了德国的总理,再诱以谎言,登上了所谓的“帝国总统”之位,他暗暗谋划,将邪恶的目光望向了德国的青少年。
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充满了硝烟的历史,包含了无数并不人道的血泪惨剧,这其中,就包括了各种“集中营”和“灭绝营”:将战败的俘虏关押在一起,逼迫他们做苦力,甚至于在言语和身体上进行羞辱和虐待,这样形成的战俘营,在德国词汇中也被称之为“集中营”。
德国在一战后状况很糟,这给了纳粹党可乘之机,也为滋生药物滥用提供了温床,在二战爆发之际,第三帝国和药物这二者的历史盘根错节在一起,其影响从国内延伸到前线,而且一路进入了德军的指挥系统,甚至影响到希特勒自己,今天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纳粹到底嗨到了什么程度?
拿破仑曾经有一句名言:“军队是靠胃前进的。”为了更有效地养活军队的胃口,这位法国大佬于1795年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解决方案,他赞助了一场竞赛,并为首次成功演示能安全长久保存食物并使其便于携带的方法提供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