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思想的生活中》,泽娜·希茨以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一位从小接受精英教育的学术人如何开始对学界生活感到幻灭,继而选择离开名校校园,最终在琐细的日常生活中重新找回了智识生活的内在意义。泽娜·希茨用自身的经历和书中的论证肯定了人文精神的“无用之用”。
作家桌子曾说:“不把无知当善良,知进退,明善恶,这样的善意,才会真正散发出温润的光芒。”看过一句很扎心的话:“当别人落难时,你拼了命的帮,自己落难时,别人拼了命地笑,这些都是现实,得意时,朋友们认识了你,落难时,你重新认识了朋友。”
在凌云街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志”而行,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他们因“愿”而动,不求任何回报用心帮助他人,用凡人善举为社会汇聚爱的光芒。他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切实发挥志愿服务在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社区和谐进步。
在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上,阵阵爽朗的汉语诵读声响起。今年3月,桑给巴尔教育部决定,将汉语课程纳入当地国民教育系列,由“中非青年基金会”主导,在政府8所示范中学开设中学汉语课程,并帮助贫困学生。这一切的背后,是在当地从事公益教育事业的中国教师李丫丫多年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