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脂肪液化是指切口的大量脂肪细胞破裂,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
今年35 岁的张女士一个半月前爬梯子取东西时不慎跌了下来,造成左小腿肿胀,呈现青紫色。摔伤后的张女士认为皮肤表面没有破溃,且活动时也没啥大碍,就去药店买了筋骨喷剂等消肿止痛药物自行使用。1 周后张女士腿部摔伤处由青紫变为黑色,伴有皮下积液,但她仍然没有在意。
剖宫产的宝妈大多要经受切口疼痛,且有些产妇的切口愈合很慢,这就加重了宝妈的痛苦。如果宝妈切口没有其它不适,只是恢复愈合很慢,则多是切口部位组织发生了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是脂肪丰富的部位,在手术之后恢复很慢。
通过对肿瘤病灶的直接切除,可以有效的降低癌症转移复发的风险,但是手术的缺点也是很明确,首先,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大,恢复期也比较长,耽误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其次就是手术伤口的护理让很多家长不知所措,在伤口的愈合期间,很多患者会感觉到伤口发痒,非常想抓挠,却又担心造成伤口感染,因此,
参考文献:[1]吴河水,黄文广.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680-680.[2]魏晓. 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疗效及预防措施[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2015(2):109-109.#清风计划##健康##健康科普排位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生率大约在千分之一左右。急性阑尾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亦可引起严重后果(阑尾坏死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尤其是老人、妇女、儿童三类人群。尽管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可以使部分病人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最终都需要手术切除阑尾方能彻底治愈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