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三毛如是说。每当拜读三毛的作品,都能从中感受到那空灵、孤寂、坚强、美好,那细腻温婉的心灵倾诉,还有那超脱了世俗的浪漫主义。
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这是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中关于这片土地的描述。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3月8日,在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塞万提斯学院举行了西班牙导演玛塔·阿里巴斯和安娜·佩雷斯·德拉·富恩特执导的纪录片《三毛:沙漠的新娘》的观影活动。据了解,这是该片是首次在中国放映,讲述了亚洲传奇女作家三毛(本名陈平)的一生。
一首《橄榄树》响起,人人心中都泛起一个不一样的三毛,那个声称死了也请烧一本《红楼梦》给她的三毛,那个在漫漫无垠的撒哈拉沙漠寻求生活真善美的三毛,那个以骆驼头骨为信物与荷西爱得轰轰烈烈的三毛,那个内心敏感脆弱、以坎坷悲剧收尾的三毛。
踏上故土时三毛已然热泪盈眶,她呜咽着说:“我盼了40年,终于实现了梦想!”中秋前夕,三毛的家人、生前密友、粉丝与两岸的文学爱好者、资深媒体人在位于小沙的三毛祖居展开“云上”对话,一起分享研讨三毛这位“小沙女”的经历和作品,缅怀和重温三毛文学世界中的人文纽带和两岸情怀。
这里是三毛曾经流浪的西撒哈拉,我在这寻找三毛的痕迹,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这一片陌生的大地,阿尤恩是三毛的撒哈拉之城,也是三毛曾经流浪的地方,阿尤恩便是三毛书中的阿雍,三毛与荷西在这结婚、生活,更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撒哈拉故事,阿尤恩是在西撒哈拉地区境内的城市,也是它的首都,是前西班牙的殖民地,意思是泉水。
对于这个决定,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欧洲各城的old town,多是历史文化中心,几乎所有的游客必去的景点、人类文化历史奇观,几乎都逼仄的集聚于此,按照经验,多数是人挤人,方便是方便了,热闹是热闹了,但是“度假”二字中的闲适放松,怕是要牺牲。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能向你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将你的爱情,用它亘古不变的大地和天空,静静地回报着你,静静地承诺着对你的保证,但愿你的子子孙孙,都诞生在它的怀抱里。”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是充满母性的大地,它向每一个异国旅人展现慈爱和严苛。
25岁这一年,广东女孩小鱼过上了理想中的人生。她辞去了毕业后第一份正式工作,背着一个大号旅行背包,踏上了前往埃及的旅程。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她在毛里塔尼亚扒火车,在伊斯坦布尔打眉钉,在阿尤恩寻找三毛的故居,还看到了沙漠、湖泊和火烈鸟同框出现的美景。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实习生 肖奕慧“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当代青年对于三毛的追寻,是从梦想与流浪开始。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年轻读者的加入,“三毛热”在华语文学圈似乎从未黯淡。